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封燕然山铭石刻原文 > 第十三章(第1页)

第十三章(第1页)

第十三章

要说这杨终要进太学,父亲能帮的忙其实也就是打个招呼,父亲也没必要为了这事,驳了超叔叔这个面子,毕竟他还要让超叔叔办事,而且太学可不是我们家族学,那是光武皇帝在中兴之后立的国学,也并不是父亲打个招呼就能进去的,想进那里那是要经过严格的考试的,当然,要是连个推荐的人都没有,那连考试的机会都没有,但是归根到底,能不能进太学那最后还是要看杨终的学问的。

想到这里,父亲也就没再推脱,而是笑骂了一句:“嘿,你小子!”后,跟超叔叔谈起了我的事情。

“这事必须办啊!”超叔叔见父亲应允,他办我的事情自然是没说的。

父亲这个时候也已经停下射箭的动作,在超叔叔的招呼下,杨终也走了过来,三个人就这么聊了起来。

还没聊几句,福伯却走了过来,给父亲作了个揖,看了看,想了想,似乎没什么不方便的才开口说到:“少爷,刚才那人我查到了。”

“嗯?”父亲一愣,想起了刚才的事情,福伯是去查那个没礼貌的人去了。

“哦,那人是……”父亲问到。

“回禀少爷,那人名字叫张陵,现在暂时住在族学里的,等着这次太学招新的。”福伯说到。

“嗯?我爹的客人?还是等着太学招新的?”父亲先是一愣,然后有些古怪的看着超叔叔。

“哎,这事跟我没关系啊,我不认识!”超叔叔那是多机灵个人,赶紧说到。

福伯却在此时上前两步贴着父亲的耳朵说到:“这位张陵是老爷的客人,据说是当年那位神人的高足。”

“哦~”父亲表示明白了:“这太学招新啊……”

父亲很有深意的说了这么半句话,就停了下来。

他不说了,超叔叔也不再提这件事,而是将话题转移了出去,又是聊了一会儿,父亲带着我回到了自己的庭院。

本来给太学推荐一个学生,像父亲这样的皇亲也就是写一封帛书,然后让被推荐的那位学生带去就可以。但是今次,父亲还真来了兴致想要去看一看了。

为什么他来了兴致呢?除了以上的两位让他感兴趣的入学者,这还要从窦林小叔叔那里说起。这太学开学啊,是定在十天以后的,可是最近的七、八天里,父亲算是依然正常的上下班,而小叔叔窦林却好像变得很忙,碰到他的时候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

母亲有一次就十分的好奇,找到小婶婶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新皇帝要在太学招新的那一天要重新开经筵了。说起这经筵,其实就是经学筵席的简称,既然叫做经学筵席,那讲的当然是“经”。而这“经”就是先秦时代诸子百家的代表之作,比如法家的《韩非子》、儒家的《论语》等,经筵制度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存在,是为了帮助皇帝寻找治国之道而设立,具体的哪位皇帝开始设立倒是不太清楚了,反正不是汉惠帝就是汉文帝,后来虽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废止了一段时间,到了汉宣帝时又再次恢复了,汉宣帝有名的一句就是:“治国之道当以霸王道杂之”。

到了中兴之后,光武皇帝更将其作为一种收拢帝国上层知识分子思想的手段。在太学建立后,不定时的开启经筵,以讨论治国的思想。经过几百年的讨论与辩驳,经过不断的研习和融合,到了光武帝后期,经筵上所讲的“经”,最主要的已经是黄老之学和儒学两种,而儒学自己内部又分成了两种,也就是所谓的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

这次呢,是新皇帝登基以后第一次开经筵,本意就是新皇帝新气象,自然要深入的探讨一下新的治国理政的根本思想问题。顺便新皇帝也看一下当代的知识分子的思想动态,为自己接下来的施政提供参考。对于此次经筵,皇帝那是相当的重视,并且已经在朝会上明确说明自己要亲自参加,他这一亲自参加,这规模肯定小不了。所以身为治安官的城门校尉忙碌一些也是合乎情理的。

“但是窦林不是北城的城门校尉么?太学可是在南城啊。”母亲回到自己的家里,在吃饭的时候问父亲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