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博君听宣旨的公公这么说,便从袖笼中取出一个提前准备好的荷包,不着痕迹地滑入了为首那位内监的宽袖之中。
那荷包分量轻,里面是几张的银票。
唐博君把声音压的极低,语气诚恳地道:“漠北苦寒,路途遥远,这是唐某的一点心意,不成敬意,还望公公笑纳。”
那为首的内监见状,心中便有数了。
脸上露出一丝真切的笑意,同样低声回道:“您太客气了。您是有大福气的,此番回京,前程定然不可限量。咱家回去,定当在皇上面前,如实禀报唐家忠君之心。”
内监这便是投桃报李了。
一句“如实禀报”,远比金银更重。
又寒暄了片刻,几位内监便告辞,言明还要去别家宣旨。
唐博君亲自将一行人送至大门外。
送走了宣旨的内监,唐家前厅内一时间竟安静得落针可闻。
唐博君把明黄的圣旨恭敬的供起来。
饶是他宦海沉浮多年,此刻也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
王氏早已红了眼眶,嘴唇翕动着,却发不出声音。
唐静亦是满脸喜色,看向妹妹唐婉的目光充满了钦佩与感激。
所有人都明白,唐家能有今日,唐婉当居首功!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那宣旨的内监队伍并未回驿馆,而是接着去了漠北另外几家同样被流放至此的官宦之家。
旨意中同样给予了褒奖,但理由却让接到圣旨的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竟是褒奖他们“协助唐家种植出高产小麦”!
这几家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家何时“协助”过唐家,更别提什么“高产小麦”了,更何况唐家种的是土豆玉米,与他们何干?
但圣旨无人敢质疑,只能懵懵懂懂地叩谢天恩。
内监一走,这几家人哪里还坐得住?
几乎是前后脚的工夫,谭大人、罗大人、陈大人等人便不约而同地齐聚唐家。
几位在门口遇见看向彼此的眼光都有些恍然,明白对方和自己怕是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谭大人和唐博君关系最近,性子也急,刚刚坐下便率先开口询问道:“师弟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唐博君此刻激动的心情已经淡了不少。
毕竟他是知道自家早晚都是要回京城的,哪怕激动,但是很快便调整过来了。
待到这几位前来,已然恢复以往状态。
于是唐博君不急不缓地问道:“师兄所为何事?”
难道是来打听圣旨的事?
谭大人急忙回道:“圣旨上说我等协助唐家种植高产小麦,这从何说起啊?莫不是……宫里弄错了?”
谭大人越说声音越低,尤其是说道宫里的时候,更是将将能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