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归途路(下)
在洞庭湖畔休整一夜,次日便搭乘渡船过湖。
浩渺的湖水,开阔的视野,让久居书院的两人都觉心胸一畅。
渡过洞庭,继续北上,进入荆州府地界。
荆州古城,历史悠久。王明远和狗娃并未过多游览古迹,心思多半还是放在了“吃”上。
“三叔,听李茂叔说荆州鱼糕是一绝,用鱼肉做的糕?我还没吃过呢!”狗娃看着路边的食摊,满眼好奇。
于是,一碗热气腾腾的荆州鱼糕汤便端了上来。鱼糕色泽洁白,口感细腻软糯,带着鱼的鲜味却又无刺,汤头清淡鲜美。
狗娃呼噜噜喝了一大口,眼睛亮了:“嘿!真鲜!这玩意好,没刺,猪妞和小猪娃肯定爱吃!”
王明远笑着点头,心里盘算着,回去时或许可以带些干制的鱼糕。
接下来几日的饭食,他们尝了荆沙甲鱼,肉质肥美胶质丰富;吃了千张扣肉,豆皮吸饱了肉汁,咸香下饭。但最得两人欢心的,却是一道看似普通的排骨莲藕汤。
店家选用的是粉糯的湖塘藕,与精排一同放入陶罐,小火慢煨良久。端上桌时,汤色微浓,香气四溢。排骨炖得软烂脱骨,莲藕粉糯拉丝,汤味醇厚甘甜,带着藕特有的清香。
“这汤真好喝!”狗娃连喝了两大碗,额头上冒出细汗,一脸满足,“又香又甜,暖呼呼的,舒服!三叔,这汤我得学学,冬天给爷奶炖着喝,肯定好!”
王明远也觉得这汤滋味极佳,质朴而温暖,让人想起家的味道。
离开荆州,北上便是襄阳府。再次来到这座城池,两人都熟门熟路了些。
狗娃心心念念着三年前吃过的那家碱水面,又去光顾了一次,唏哩呼噜吃得痛快。王明远则对一道襄阳缠蹄很感兴趣,将猪蹄精心卤制后以细绳紧密缠绕定型,切片冷食,口感筋道,卤香入味,是极好的下酒菜。
他们还尝了枣阳的酸浆面,面条爽滑,酸浆开胃,别有一番风味。只是狗娃咂咂嘴,略有遗憾:“好吃是好吃,就是要是能再辣点就更美了……”
王明远闻言,心中微动,想起车上占据行李一半的各式辣椒,有干辣椒段,辣椒粉,还有腌辣椒,辣椒酱,都是狗娃这两年的辛苦成果。若有辣椒,这酸浆面的风味层次定然能更上一层楼。
他也想起了前世那碗红油赤酱、香辣扑鼻的襄阳牛肉面,可惜在这个牛是重要农耕畜力、轻易不得宰杀的时代,那般滋味,注定难以寻觅。
继续北上,进入豫西地界,地貌和气候也开始有所变化。
在南阳府,他们不光吃了三年前吃过的南阳窝子面和胡辣汤,还品尝了名声在外的方城羊肉烩面。
第191章归途路(下)
大碗宽汤,羊肉烂而不膻,面片筋道,汤浓味鲜,在这舟车劳顿的旅途吃上一碗,浑身舒坦。狗娃尤其喜欢那烙得酥香的博望锅盔,掰碎了泡在烩面汤里,吸饱了汤汁,吃得无比满足。
“这锅盔实在!顶饿!”狗娃评价道。
还吃了新野板面,面条宽厚劲道,浇头咸香,以及郭滩烧鸡,色泽诱人,香酥入味,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到达汝州时,一道汝州扣碗引起了狗娃极大的兴趣。
五花肉切片,码放整齐,与各类干菜豆腐一同放入粗陶碗中,加入调料,上笼蒸得极透。出锅后倒扣于盘中,肉皮朝上,色泽红亮,肥肉晶莹剔透,瘦肉酥烂,干菜和豆腐吸足了肉汁,咸香扑鼻,异常下饭。
“这个好!这个真好!”狗娃几乎一个人干掉好几碗,吃得满嘴流油,“香而不腻,烂乎!爷肯定喜欢这口!下酒美滴很!”
王明远也觉得这扣碗做法质朴,却将肉类的丰腴美味发挥得淋漓尽致,是地道的中原风味。
一路走,一路吃。
狗娃不仅吃,还时常跑去食肆后厨,或是借着住宿的便利,跟店家伙计、厨子套近乎,偷师学艺。
他个头大,眼神里又带着对厨艺纯粹的喜欢和求知欲,加之性格淳朴,会聊天,往往能博得对方好感,偶尔也能学到一两手窍门。
他那个随身的小本子上,密密麻麻记了不少东西,画的图歪歪扭扭,只有他自己看得懂。
王明远则由着他去,有时也会凭借前世模糊的记忆,给狗娃一些提示,比如之前教给他的“麻婆豆腐”、“剁椒鱼头”、“麻辣水煮鱼”、“泡椒鸡爪”之类,每每让狗娃如获至宝,试验成功后对三叔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旅途漫长,风尘仆仆,王明远的心境,也在这一路的美食与风土中,渐渐从书院的紧绷和离别的愁绪中舒缓开来,变得更加沉静开阔,对即将到来的乡试,也多了几分从容。
这一日,车队终于抵达了此行的又一重要站点——洛阳府城。
远远望见那古老而雄伟的城墙轮廓时,王明远吩咐车夫:“在洛阳多停留两日。”
狗娃闻言,立刻兴奋起来:“太好了三叔!我早就听说洛阳是古都,肯定有好吃的!咱们可得好好逛逛,尝尝!”
王明远望着车窗外那渐行渐近的洛阳城,微微一笑:“嗯,好好逛逛,也好好尝尝。”
他不仅是要休整,更是想好好感受一下这座沉淀了无数历史风华的神都气韵,或许此地的人文底蕴,能给他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感悟。
车队随着人流,缓缓驶向洛阳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