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续这种东西。
有就行,和流程无关。
韩三品打开母盘,电影在中影的放映厅里面开始放映。
在放映过程中,韩三品起初还有些期待,翘首以盼。
伴随着女主的讲述,韩三品的眉头越皱越紧,脸色也越来越难看。
凶案当中,涉及某些部门的场面虽然没有深入描写,但显示的对方特别敷衍。
其后的血腥场面是最好修改完善的,这一点倒是不算难。
但是整部影片的主旨,就有点不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了。
有句话说得好,批判的武器不如武器的批判,但是有法律的情况下,武德充沛的老师亲自上阵,就有些过不了教育部门的眼了。
不过韩三品转念一想,这部戏拍摄的最大原因之一,本就是法律无法给与受害者公道。
而这种为了血仇复仇的事件,自古以来,便符合华夏历史最朴素,最普适的道德和情感范畴。
正如两汉,当街杀人,也是孝顺好儿郎。
但是小孩子杀害母亲这个场面,就未免显得有些太不合情理了。
而后的爆炸……
要知道在电影当中,爆炸场面也不是想在哪里爆炸就在哪里爆炸的,某些地标式建筑是绝对不可能进入爆炸的范畴当中。这一点和国外电影有相当大的不同。
这部戏的爆炸地点倒是将就。
但整部电影还是有其无法上映的内容,韩三品自己看完之后,也有了大概得判断。
当现场审查人员看完这部电影之后,众人的情绪都有些复杂。
李总的脸上也有些动容,他的表情很复杂,口中吐出了几个字:“震撼且高明,不愧是能在戛纳造成轰动的电影。”
剧本毕竟是剧本,而电影真正出现在他眼前的时候,他更能感受到电影当中迸发的那种情绪。
这部电影里面,虽然涉警,虽然涉未成年和血腥场面,但是这些都是外在表象,主旨仍旧是体现这部戏对于未成年人保护,以及如何应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思考。只是戏中人,用了一个最酣畅淋漓,最爽的方式,亲手了结了他们。
整部电影隐藏在暗黑的贝壳之下,实则却满满都是充满了一种辛辣的讽刺!
未成年人保护法,究竟在保护谁?
“值得让人思考的一部好片子,但我的意见仍旧不能更改,这部电影不能上映,很容易带坏青少年。”
嘴上虽然说着高明,但是李总还是不同意这部电影上映。
这部电影里面有很多的多面角色,有人性的复杂和脆弱,有每个人在面对不公正和伤害所经历的内心种种挣扎和变化,但这一切都不是以暴制暴的理由。
和《熔炉》相比,那部戏是孩子们的惨。
而这部戏,是孩子们的恶。
而李总很清楚,有些恶,是不能展现的。
人生是这样,社会也是这样,总是会存在一些阴暗面,但人不能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去看。
从电影角度上来讲,这是一部值得思辨的好电影,但决然不能为华夏电影开一个坏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