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门码头。
朝天门是两江枢纽,位于嘉陵江和长江的交汇之处,是重庆最大的水码头,自古江面樯帆林立,舟楫穿梭,江边码头密布,人行如蚁。
门外沿两边江岸有不少街巷,虽以棚户、吊脚楼居多,可也热闹成市,商业繁盛,门内则街巷棋布,交通四达。所以直到今天,这一带仍是城内最繁华的商业批发零售区。
不过,古时朝天门主要的作用,还是如民谚所说,是"迎官接圣",即上级有重要官员来重庆,或者皇帝有圣旨、诏谕到重庆,就都在朝天门码头靠岸,地方官员也到朝天门码头迎接,这也是朝天门得名之由。
每当初夏仲秋,碧绿的嘉陵江水与褐黄色的长江水激流撞击,漩涡滚滚,清浊分明,形成“夹马水”风景,其势如野马分鬃,十分壮观。
右侧长江容纳嘉陵江水后,声势愈发浩荡,穿三峡,通江汉,一泻千里,成为长江上的“黄金水段”。
正因为朝天门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富饶的水运生意,所以自古以来,这里都是各方势力角逐的地盘。
在这各方势力里面,有一股非常大的势力,那就是袍哥会。
袍哥会是清末民国时期,四川(包括现在的重庆)、云南、贵州盛行的一种民间帮会组织,在其他地区被称为哥老会。
据研究,参与袍哥的人不仅有当地的知识分子、军队人士、政府官员,还有社会底层的农民、乞丐、苦力、做小生意的人等。
他们日常使用隐语和暗号交流,遵循一套自定的教义规则,形成了一个具有一致身份认同的江湖联盟。
袍哥会里面也有很多的分支,至于周根的父辈是哪一个分支,无从知晓,只知道他们祖辈都是袍哥会成员,并且在爷爷辈就已经在朝天门码头站稳了脚跟,到了周根父亲这一辈,更是发扬光大。
到了周根的时候,虽然江湖上没有袍哥会这个帮派了,也没有袍哥这个称呼了,但实际上,袍哥会仍然存在,并且分支更多。不同的分支,掌控着不同的生意。
以周根为例,他和他的兄弟们,就是搞货运这一块的,自己有几条船,从码头装货、搬货到运输。卸货,一条龙生意,赚的都是辛苦钱。
周根和其他袍哥不一样,不少分支都走的是黑路,但是周根却一点都不沾黑,从不欺压当地的百姓和商家,相反,还经常行侠仗义,惩恶除奸,深受码头工人和当地百姓的拥戴。
我们在朝天门码头转了一圈,找到一个码头工人,向他询问周根的下落。
那个码头工人说:“根哥最近一段时间,都在三峡处理事情,你们可能见不到他!”
“处理事情?处理什么事情?”我好奇地问。
码头工人有些警惕地打量了我们一眼:“你们是谁呀?我为什么要告诉你们?”
我笑了笑,冲沈杰使了个眼色,沈杰会意,从衣兜里摸出一卷人民币,塞在工人的手里,对他说:“家里有老婆孩子吧?多挣点钱,给他们买点好吃的,买点新衣服!”
码头工人都是穷苦人,要不然也不会挣这种辛苦钱,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在码头上搬货卸货,用劳力挣钱,干得多挣得多。但即便如此,工资也不是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