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静眼神复杂。
这位世子爷,武力高强,经商颇有头脑,之前小季掌柜问过她好几次是谁给她想出了这么个法子,身份显赫,除了有些风流,但这个她也没亲眼见过,谁能想到,读书却读成了这么个样子?
烛火还在亮着。
“这一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林乔轻轻抽了一口气,有点眼熟啊,下一句什么来着。
“下一句是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对不对?”
祈静眼底有些难以言尽的意味,“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林乔欣喜,“对对对,就是这个。”
他边说,手里头的毛笔动的更欢快了。
“你不知道,夫子是自己出题,外头答案都买不着,除非会背,否则做这个,要了命!”
祈静表情有些微妙,是啊,我看出来了。
有了答案,林乔还是写的很快的。很快就只剩下策论了
他拧眉。
祈静笑问道,“世子爷准备怎么写?”
林乔摊手,狼毫沾了墨,“不知道。”
“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
他把题目念了出来,“这什么意思?”
祈静有些吃惊,她只是以为,世子不爱背书,但她还是解释道,“所谓申商,指的是战国时期辅助韩昭侯改革的申不害和为秦国变法图强的商君公孙鞅。”
“哦,”林乔一脸冷漠,“所以呢?”
他真的是一无所知。
祈静解释道,“这二位都是战国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和刑名之法的忠实执行者。法家讲究严苛的刑罚治国。要紧执行者心狠手辣,不惜歹毒残忍的手段。诸葛亮没有他们二位心狠却用立刑名来治国。王安石改革制定了十分严厉的规定,但是为了不背负恶名不承认自己用的是法家学术。”
“嗯。”林乔点头。
祈静不敢抱什么希望,只得试探问道,“世子懂了吗?”
林乔理直气壮摇摇头。
祈静觉得祈七简直不要太省心了。
她只能把语言简练,“就是一个人不想用刑法,却立了刑名,一个人想用也用了刑法,但是不承认自己用的是刑法。”
林乔这次主动点点头,“懂了,但是—”
祈静心里浮起一股不好的预感,下一秒预感成真。
“我还是不会写。”林乔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