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教育理论概述 > 当代美国德育模式研究(第7页)

当代美国德育模式研究(第7页)

首先,道德的这些模式普遍反对道德教育中单纯传授系统的知识。对道德概念的认识,更多地是通过真实情境或以真实情境为基础的设定情境中的道德体验来获取。在柯尔伯格的认知发展模式中,他强调道德推理能力的培养,而道德推理必须以道德价值观为基础。对道德价值观的认识,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前提,这是毋庸置疑的。认知发展模式中对道德价值观的认识,是儿童经过理性思维获得的。它强调的不仅仅是知道某种价值观,还要求理解,要求表现出与价值观相一致的道德推理和道德行动。我国目前的道德教育,仍然以道德系统知识的传授为主,对学生道德水平的检查,也以学生的道德知识考试为主。这种形式主义的德育容易造成道德上的“伪君子”:有着良好的关于道德的知识,却没有实际的道德行动。在所列六种模式中,有四套以道德判断力为核心,这意味着对道德思维能力的重视,这正是我国道德中的薄弱环节。

其次,认知发展模式、构建理论基础模式和价值分析模式明确地提出了基本价值观,这也是美国道德教育的一大特色。美国社会更加注重的是社会基本规范的遵守,为此它有一套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在自由主义的表象下,起支柱作用的是这些基本的价值观;在道德教育中,强调道德原则、道德规则的教育。我国强调的是道德理想的教育。目标过高是导致道德教育实效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确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稳定的基本价值观,是道德教育的当务之急。

第三,在道德教育途径方面,我国有专门的德育工作者,有强大的德育网络,并且也三令五申地强调在学科教育中渗透道德教育。事实上,道德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以上各种措施,反映了我国对道德教育的重视。而参照杜威的理论,审视上述六种模式,不难发现,道德教育必须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包括校内生活,也包括校外生活。作为青少年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无疑在道德教育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是简单地组织一些道德教育课,在学科教学中穿插一些道德知识。学校的教学方法、学科的组织形式、学校的管理类型,以及学校教职工的言行,对学生的道德成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强调直接的道德教育和间接道德教育的融合,是当前道德教育改革的趋势;如何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教育力量,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四,在道德教育内容上,美国的道德教育表现出对学生现实生活的关注,道德教育内容具有真实性、开放性。我国目前的道德教育还囿于教材的使用,教师在教学中的灵活性不大。针对不同年龄的儿童,给出道德教育上希望达到的目标,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材料,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编制一些材料,这是值得思考的课题。教师还要善于利用道德教育的契机,随时随地进行教育。

第五,这六种模式都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易为学生接受、喜爱的道德教育方法。比如角色扮演、讨论、摹拟表演等,并且每种模式对各种方法的使用都有详细的介绍和安排,也便于教师掌握。

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所在,然而,由于道德教育牵涉到价值观的问题,它又是教育中最难为的部分。对道德教育的探索,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课题;对学校道德教育的研究,是20世纪以来全世界普遍关心的问题。近些年来,我国的道德教育研究也蓬勃发展。在1998年召开的全国德育专业学术年会上,涌现了一批有关德育的论文,讨论了一些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德育的实效性、道德教育中的价值观冲突、德育课程等,德育实验研究也广泛开展,并提出了一些德育模式:刘惊铎的德育体验模式,朱小蔓的情感模式等。尽管在现阶段,道德教育必然具有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不同国家的道德教育都会深深地带有本国的特色,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道德教育领域,不同国家之间也会存在许多共同的课题,研究别国的道德教育理论对我们的理论和实践有着积极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中文部分

1。瞿葆奎主编,余光、李涵生选编:《教育学文集·德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2。瞿葆奎主编,雷尧珠、王佩雄选编:《教育学文集·教育与人的发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3。[美]理查德·哈什著,傅维利等译:《道德教育模式》,北京:学术期刊出版社1989年版。

4。吴俊升著:《德育原理》,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

5。[美]杜威著,赵祥麟等译:《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6。[美]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7。[美]罗伯特·梅逊著,陆有铨译:《西方当代教育理论》,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8。张人杰主编:《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9。陆有铨著:《躁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0。陈桂生著:《“教育学视界”辨析》,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1。陈桂生著:《教育学的建构》,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2。冯增俊著:《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3。魏贤超著:《道德心理学与道德教育》,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4。戚万学著:《冲突与整合——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15。[美]理查德·哈什著:《道德发展与教学》,台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6年版。

英文部分

16。Hersh,R。,Miller,J。&Fielding,G。,ModelsofMoralEducation:AnAppraisal,NewYork:Longman,1980。

17。homas,J。R。&Chapman,H。,MoralEducationintheSecondarySchool,London:Longman,1972。

18。ndckwell,1982。

19。Dewey,J。,MoralPrinciplesinEducation,TheBibergiclePress,Cambridge,1909。

20。Elias,J。L。,ndReligious,RobertE。KriegerPublishingCo。,rFlorida,1989。

21。Chazan,B。,ContemporaryApproachestoMoralEducation,NewYork:TeachersCollegePress,1985。

22。JournalofMoralEducation,1985—1987,1997—1998。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