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最后一次考试,同样也是分班排名考试。
根据文理分科成绩排名,理科共有十二个班,前两个班级是尖子班;文科八个班,前一个班级是尖子班。
确认名单那天,十七班的人各自奔赴新的征程。文喜在校门口遇见了赵悬,两人一起上楼。
“有把握没。”
“有把握没。”
两人同时顿住脚步笑了一声,在对方的眼中,同样看见了志在必得的神色。因分班,理科班不计文科分数,文科班不计理科分数。
文喜以文科第四的成绩分入十三班,原十七班的同学大多选了理科,本班仅有三名不太熟悉的同学。赵悬在一班,考英语时迟到了七八分钟,成绩刚巧挂在一班尾巴。
两人班级隔了两层楼,且一头一尾。
文喜趁着大家都在适应新教室,绕了楼梯,下楼去一班门口站了片刻。
放眼望去都是男生,赵悬似乎也淹没在人海里。班主任陆续进班,走廊上的人愈来愈少。
文喜后退了两步,眼神划过门上的“高二一班”金属班牌。这一霎,心底好似漏了一阵风,空落落的。
他们都在向各自的前程奔走。
蝉鸣声复响,久违的夏天又来了。
文喜取出新书,崭新的纸张很快便被头顶的风扇吹得哗哗作响。脆生生的,像枯叶被秋撵过。
她的新同桌叫单丹彤,文科组年纪第一。
文喜高一曾在排名表上看见过她,也曾在冉秋的口中听见过她的名字。
单丹彤的理科成绩也很好,和李少波常争年纪十几的名次。到了文科班,便不需要争,总成绩超出第二名十三分,超过文喜十六分。
在冉秋口中,单丹彤更是被“神化”,家境优渥,衣服从来不重样。父亲是安远一家公司的老板,学校东南方那栋新教学楼便是单丹彤父亲捐款修建。
起初文喜是不觉得单丹彤和自己有什么不同,同样都是入学来学习。在班级中,她们的身份就是学生,任务就是学习。
直至某一天体育课结束,单丹彤用自己单日的零花钱请班上所有人吃雪糕,有人问她缘由,她说自己过生日,在学校上学不能出去庆祝,所以便和大家一起快乐。
雪糕是按箱送来的,班长按座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