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令田畴为向导。改从卢龙口进兵,堑山堙谷,潜行五百余里,乃通白擅,历平冈,涉鲜卑庭,东指柳城。蹋顿得侦骑还报,总道曹操军队已退,不必严防;偏偏曹操军队悄悄进行,距柳城仅百余里,才得闻知,当下仓皇部署,带同袁尚兄弟,领数万骑,出发截击曹操军队。
曹操正抵达白狼山,与敌军相遇,遥见虏众甚盛,部下多有惧色,曹操登山望虏,顾语部将张辽道:“虏众不整,虽多无益,卿可为我先驱擒虏!”
张辽应声下山,当先突阵,许褚和徐晃于禁等人,随后继进,立将敌阵捣破。蹋顿正在惊惶,不防张辽杀到,兜头一槊,刺落马下,眼见得不能活命了。
袁尚和袁熙早知曹兵厉害,又见蹋顿落马,慌忙返奔,虏众大溃。
曹操下令招降,胡汉兵民,先后投诚,共得二十余万口;遂整顿军马,驰入柳城,上表封田畴为亭侯,田畴向曹操固辞,曹操乃中止。嗣打探得袁尚兄弟,奔投辽东太守公孙康,诸将请进击辽东,曹操微笑道:“不必不必!袁尚与袁熙自投死路,管教公孙康送首级到此,还费甚么兵力呢?”
大众将信将疑,曹操却分兵屯守柳城,自率诸将还师。将士伤亡无几,只有郭嘉不服水土,竟然导至得病,于是返至易城,病重而亡,年纪只三十有八;曹操亲自为其祭奠,哭泣尽哀,荀攸等从旁劝解,曹操与语道:“诸君年龄,与孤相等,惟奉孝最少,我欲托彼后事,不期中年夭折,岂非云命?”乃表述郭嘉功劳,请加封谥,郭嘉已受封洧阳亭侯,至是复追增封邑八百户,予谥曰贞,令其子郭奕袭爵。
正拟由易返回邺城,忽然由辽东遣使到来,献上首级二颗,一个是袁尚的人首,另一个是袁熙的人首,未知甄氏闻之,曾否泪下。
诸将俱佩服曹操先见,但尚未知曹操是如何料着,因齐声问曹操,请曹操析疑。
曹操笑说道:“公孙康素畏尚袁兄弟,今尚熙穷蹙往投,我若急击,彼且并力拒我,惟我已退兵,免彼后虑,彼乐得杀死尚熙,向我示惠,这是情理上应有事件,诸君但未细思哩!”众将方皆拜服。
究竟公孙康杀死袁尚和袁熙,是何意见,应该就此表明:公孙康父名公孙度,本是辽东人氏,由董卓举为辽东太守,乘乱自主,号称辽东侯,领平州牧;东伐高句骊,西击乌桓,又越海收东莱诸县,独霸一方。当时曹操因辽东路远,但欲奉诏羁縻,拜公孙度为武威将军,封永宁乡侯,公孙度怒说道:“我已自王辽东,还要甚么永宁乡侯?”遂将所赐印绶,搁置武库中。既而公孙度死,而公孙康嗣位,就将永宁侯封,转给弟公孙恭。当时袁绍占据冀州时,曾欲并吞辽东,未得如愿;及袁尚袁熙败走,途中私相谋议道:“我兄弟为操所攻,致失四州,今不如投奔公孙康,康若出见,就好把他格毙,得了辽东,尚可借地容身哩。”四州且一并失去,还欲窥伺辽东,真是妄想。不意公孙康比他狡诈,待至二人报到,预先埋伏甲士,然后延令入见。
袁尚袁熙二人佩剑进去,才至中门,便由甲士突然冲出,把他们抓住,连拔剑都来不及,只好束手受缚,牵置门外。当时已经是初冬,塞外早寒,袁尚为风所吹,求给坐席,袁熙怅然道:“头颅且远行万里,要席何用?”爱妻已向人送暖,自可死心塌地。果然席不得给,反赠他一碗刀头面,兄弟两人同时毕命,公孙康即将两人首献入曹军。
曹操表封公孙康为襄平侯,拜左将军;并将袁尚首级悬竿示众,下令敢哭者斩。袁氏故吏牵昭独设祭举哀,曹操却叹为义士,举作茂才;田畴也前往吊祭,曹操亦不问,不顾前令,全是奸雄手段。
惟仍欲封田畴为侯,田畴以死自誓,决不就封,但挈家族三百余人,随曹操一同返回邺城之中。曹操见田畴志决词坚,乃不予封邑,使为议郎;何不并议郎辞去。一面养兵蓄锐,再图南略。会闻荆州牧刘表,遣刘备出屯新野,为北伐计;于是派遣部将夏侯惇和于禁等,率兵万人,南行拒抗刘备。
刘备自汝南奔往投依刘表,光阴易过,倏忽间已经五年。
建安六年九月,刘备奔荆州,此时已经是建安十二年了。曹操北攻袁氏的时候,刘备即劝刘表乘虚袭击许都,刘表素无大志,不愿远图。果然不出郭嘉所料。及袁氏败亡,曹操回到邺城,刘表复觉心生后悔,乃邀刘备与宴道:“前日不用君言,坐失机会,很觉可惜!”
刘备反安慰语道:“今天下分裂,干戈四起,前失机会,怎知日后不得再逢?但教后此毋误,就不必追恨了。”话虽如此,心中总不免惆怅。
少顷起座,席间如厕时无意间摸到松弛的大腿肌肉,发现赘肉复生;等返回座位后,刘备情绪低落,泪痕未干,被刘表看见,引起刘表询问。
刘备于是实言相告,说道:“备尝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久不骑马,髀里肉生,日月如流,老已将至,功业却毫无建树,所以不能无悲呢!”
刘表乃遣刘备出屯新野,刘备宴毕即行。既至新野,得与颍川人徐庶相遇,延为宾佐,凑巧曹操之将夏侯惇和于禁,引军来攻,庶为刘备划策,自烧屯粮,出城南走;夏侯惇与于禁疑心刘备怯战,麾兵急追,不意伏兵四起,掩击一阵,杀得夏侯惇等人七零八落,收拾残众,逃回邺中。
刘备复至新野,待徐庶益厚,徐庶语刘备道:“南阳有诸葛孔明,世称卧龙,将军亦愿相见否?”
刘备忙说道:“既有这般名士,怎不愿见?但比君才具何如?”
徐庶答说道:“孔明尝自比管仲乐毅,如庶不才,怎得相拟?”
刘备又说道:“君既与彼相知,请即劳君一行,邀与俱来。”
徐庶摇首道:“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将军宜枉驾相顾,或可出来预谋;否则虽厚礼招聘,恐卧龙未必出山呢。”
刘备听了徐庶之言,乃留徐庶与赵云等人守城,自偕关羽和张飞二人轻车简从,径往南阳。
一时访不着孔明,只遇一襄阳名士司马徽,两造叙述姓名履历,才知司马徽字德操,隐居不仕。
刘备虽与司马徽初次会面,但见他道貌清癯,料非庸俗,因叩问世事,并乞相助,司马徽答语道:“山野鄙夫,未识时务,识时务须求俊杰,此间有伏龙凤雏,皆济世才,得一人便可定天下。”
刘备问伏龙凤雏,姓甚名谁?
司马徽答称乃是诸葛孔明和庞士元。刘备即说道:“此来正欲访卧龙先生,可惜未遇。”
司马徽答说道:“卧龙高卧隆中,若果诚心相访,当肯出见,幸勿轻视此人。”
刘备唯唯谢教,方才告别。越日又往隆中,访问孔明。
隆中乃是山名,在襄阳城西二十里,为南阳属地。孔明名亮,本是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就是故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裔,父诸葛珪早卒,诸葛亮与弟诸葛均随叔父诸葛玄,徙居南阳。
诸葛玄与刘表有旧日友情,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去世,诸葛亮遂就隆中结一草庐,躬耕陇畔,好为《梁父吟》。
平居与博陵人崔州平,汝南人孟公威,颍川人石广元,常相往来;就是徐庶,亦与为知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