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晋征西大将军桓温,因石氏乱亡,已屡次奏请晋朝廷经营攻略中原,辄不见报。
晋穆帝年龄尚幼,褚太后以无有母家资源的女流之身寡断,一切国政,均归会稽王司马昱主持,领司徒光禄大夫蔡谟,本已实授司徒,诏书屡下,终不就职。
褚太后遣使敦劝,蔡谟仍然固辞,对周围比较亲近的人说:“如果我当了司徒,必将为后人所耻笑,所以按道义我不敢接受任命。”诏令多次下达,褚太后也派人去说明意图,蔡谟最终还是不接受任命。
永和六年(350年),蔡谟复向朝廷上疏陈疾,乞请骸骨回乡,缴上光禄大夫领司徒印绶。晋朝廷有诏不许。
晋穆帝于是亲自临朝,派侍中纪据、黄门郎丁纂去征召蔡谟。蔡谟向他们陈说自己身患重病,并派主簿谢攸陈述自己愿意辞让的意见。从早到晚,朝廷派来征召蔡谟的使者往返十多次,然而蔡谟就是不去任职。
当时穆帝年仅八岁,临朝一天,非常疲倦。他问周围的人说:“所征召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不来?临朝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褚太后考虑到晋穆帝和臣下们都很疲劳,于是就下诏说:“一定不来的话,就结束临朝吧。”中军将军殷浩奏请免除吏部尚书江虨的官职。
会稽王司马昱禁不住恼恨起来,于是给尚书曹下令说:“蔡谟傲慢地违抗皇上的命令,这是没有臣下之礼的行为。如果陛下在上卑躬屈膝,臣子在下又不履行君臣大义,那么也就不知道靠什么来处理朝政了。”
于是公卿们便上奏说:“蔡谟狂妄傲慢地对待皇上的命令,罪同叛逆,请求将他送交廷尉依法论处。”
蔡谟十分害怕,率领他的子弟们到朝廷去叩头谢罪,自己又到廷尉处等待治罪。
殷浩想处以蔡谟死刑,恰巧徐州刺史荀羡来到朝廷,殷浩就此询问荀羡,荀羡回答说:“如果蔡公今天被处死,明天就一定会出现齐桓公、晋文公那样举兵问罪的行动(指桓温)。”
殷浩于是放弃处死蔡谟的打算,下诏将其免官并贬为平民。
那桓温听闻殷浩擅权,很是动忿,一时无词弹劾殷浩,只是以把北伐为名,向朝廷呈入一篇表文,略称:“朝廷养寇,统为庸臣所误。”这句话明明是指斥殷浩。
殷浩在内廷扣留住桓温的奏表,不使批答,谁知桓温竟率众士兵数万,顺流东下,屯兵武昌,隐然有入清君侧的寓意。
廷臣闻报,相率骇然惊愕。殷浩亦急得没法,到是欲离开朝廷退去职位,从此避开桓温。实是没用。
吏部尚书王彪之,对会稽王司马昱说道:“殷浩若去职,人情必更张皇,殿下首秉国钧,倘有变乱,何从诿责呢?”又顾语殷浩道:“桓温若抗表问罪,必举卿为首恶,卿虽欲自作匹夫,恐亦未能保全,不如静镇勿动,且由相王指会稽王。先与手书,为陈祸福,彼若不从,更遣中诏,再若不从,当用正义相裁,奈何无故匆匆,先自滋扰呢?”
殷浩与司马昱依王彪之的建议,即命抚军司马高崧,代司马昱草表,遣使致书桓温。略云:
寇难宜平,时会宜接,此实为国远图,经略大算,能弘新会,非足下而谁?然异常之举,众情所骇,游声噂沓,想足下应亦闻之。苟或望风震扰,一时奔散,则望实并丧,社稷之事去矣。吾与足下,虽职有内外,安社稷,保国家,其致一也。天下安危,系诸明德,当先宁国而后图其外,使王基克隆,大义弘着,此吾之所深望于足下者也。区区诚怀,岂可复顾嫌而不尽哉?幸足下察之!
果然一缄书札,足抵十万雄师,才阅数日,即得桓温的谢罪表文,自愿收军还镇去了。晋朝廷上下,才得放心。
已而姚弋仲遣使来降,朝廷有诏授姚弋仲为车骑大将军,六夷大都督,其子姚襄为平北将军,兼督并州。
姚弋仲年逾七十,有儿子一共四十二人,曾经召集与语道:“我因晋室大乱,起据西偏,嗣石氏待我甚厚,我欲替他讨贼,借报私情,今石氏已灭,中原无主,从古以来,未有戎狄可作天子,我死后,汝筹便当归晋,竭尽臣节,毋得多行不义,自取咎戾呢。”
越年为永和八年,姚弋仲老病缠身,竟致不起,卒年七十三。其子姚襄秘不发丧,竟率众攻打前秦。
秦王苻健,自僭称天王后,安据关中,嗣闻晋朝梁州刺史司马勋,与故赵将杜洪相应,侵入秦川,当即出堵五丈原,击退勋兵,再移兵前往攻打杜洪。
杜洪正由司竹出屯宜秋,欲应晋军,不料司马张琚,忽生变志,诱众士兵杀杜洪。张琚自立为秦王,分置官属,部署未定,苻健军队已经掩至。他却冒冒失失的出来拒敌,一战败死,身首两分。
苻健奏凯入关,即僭称秦帝。进封诸公为王,命子苻苌为大单于,又遣弟苻雄及兄子苻菁分别攻略关东,招纳晋朝廷降将豫州刺史张遇,仍然命他镇守许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姚襄与苻氏挟有宿嫌,所以父丧不发,便即与前秦为难。但是苻氏气势方盛,将勇兵精,凭你姚襄如何骁勇猛悍,也一时攻不进去。
姚襄转向洛阳,行次麻田,与故赵将李历相遇,两下酣斗,姚襄坐下的马的马首忽然中了流矢,将姚襄掀下,部众相顾骇愕。
李历乘隙闯入,飞马攻取姚襄,幸亏姚襄之弟姚苌先到一步,把姚襄扶起,自将乘骑让给兄长,翼他出险,但经此一跌,部众已经奔散,丧亡无数。
姚襄走回滠头,草草治理丧事,自悔前事冒昧,于是承父遗命,单骑南下,向晋款关,走去投靠晋豫州刺史的谢尚。
谢尚自去仗卫,幅巾出见,推诚相待,欢若平生。姚襄为谢尚画策,令遣建武将军戴施,进据枋头。
戴施奉令前往,果然得手,兵不血刃,即将枋头占据住。可巧魏主冉闵,与燕鏖兵,战败被擒。冉闵之子冉智尚守邺城,由将军蒋干为辅,派人至谢尚处乞援。谢尚即调戴施前去援救邺城,助守三台。
冉闵既攻克襄国,游食常山中山诸郡。故赵立义将军段勤,收聚胡羯人至万余人,保据绎幕,自称赵帝。
燕王慕容俊,已派遣辅国将军慕容恪略地中山,收降魏太守侯龛及赵郡太守李邽。还有辅弼将军慕容评,亦奉慕容俊之命,前往攻打鲁口,攻击斩杀魏戍将郑生。至是慕容俊又命建锋将军慕容霸,出发攻击段勤,更调慕容恪专门攻打冉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