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马家逼迫祝英台嫁给马文才,马家已择定二十八日迎娶祝英台了。
先前马文才送的聘礼,祝家是退不了的。祝公远和妻子滕氏准备把这个事情告诉了女儿英台。
马文才派的媒人过去问了祝公远了,说:“除了婚期日子,还一个事,就是走旱路呢,还是走水路呢?若是走旱路,新人得在路上歇两宿,新郎官前来迎娶,跟着花车走,路上略感不便。若是走水路呢,顺了水道至多三天就到了。但是新娘在船上,一切都像家里一样,新郎那就不必到我们家来了。水路离家二里路,有水码头,他们自到船上迎接。不过这是那边的意思,新娘的意思怎么样,可让我们问一声,因为这个新娘非同等闲呢。媒人这样说了,不能不请作娘的去问一声。”
滕氏对这个请求,不能不感到麻烦,但是这一种麻烦,要逃也是逃不了,于是对来人回答道:“好吧,我去问问看。若是她的答复,同她往日一样哩?”
祝公远道:“你也告诉我,我当然有我的办法。”
滕氏点头,于是一个人就到明心阁书楼里来。祝英台虽然正在看书,滕氏也不理会。因而说道:“我又来吵闹你了。但这也是好事一件。他们马家现在已择定了日子,规定这个月二十八日娶你过门了。”
祝英台听到说的话,对她看了一眼,依然在看书。
滕氏是站在桌子角边说话的,继续的道:“他们对于路程,也有一种看法,不晓得看法是对的吗?”
于是将媒人告诉的话,说了一遍。
祝英台听了这话,不觉心房又是一动,便推书而起道:“坐船走,经过高桥镇吗?”
滕氏回应道:“这个我不知道。”
祝英台道:“你叫爹爹问一问。经不经过高桥镇,回头告诉我一声。”
滕氏一见,大为奇怪。不但没有骂,还要去问一问媒人,便问道:“若是经过高桥镇,就可以坐船前去吗?”
祝英台答道:“告诉爹妈,也没有什么。梁山伯的坟,就在高桥镇的东北清道源九龙墟。”
滕氏想了一想,问道:“你是不是要看一看梁家坟?”
祝英台答道:“当然是!”
滕氏还想问她一问,转念一想,还是不要问吧。现在刚有点转机,不要又弄坏了。便说道:“好的,我替你问一问。”
于是滕氏走回前院,脸上并没有难堪的样子。
祝公远还没有走,看见她并没有愁容,很是奇怪,问道:“她答应了吗?”
滕氏答道:“很奇怪,虽然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就是问坐船走,经不经过高桥镇。我说,高桥镇与你姓祝的有什么干系,她才说,梁山伯的坟就在那里。”
祝公远摸了摸胡子,说道:“哦!原来如此。无论经过不经过,有告诉她的道理吗?”
滕氏说道:“你真是傻!你只要把她骗上了船,还管梁家坟不梁家坟呢?”
祝公远低头想了一想道:“那末,你就告诉她正好从那里经过。”
滕氏摇了下头,说道:“撒谎可不好,你那姑娘脾气大得很。”
祝公远又想了一想,便道:“也好,我去问一问。”
说毕,祝公远亲自上客厅去了和媒人说明了女儿祝英台说的要求。
祝公远进房对媒人说道:“我女儿说了,走水路的话,必须要走高桥镇经过。”
那媒人听了,就问:“”还是姑娘问呢,还是别个问呢?”
祝公远听了,于是就撒谎说:“我家姑娘有几个同伴,也住在这街上,女儿想去看上一看。”
媒人听了,就说:“”这是小事,叫船去弯一弯好了。这是实际情形,你去告诉她,看她还要说些什么。”
于是祝公远走了出来,对妻子滕氏说了媒人说的话。
滕氏又只好前去,一见之下,祝英台不让她母亲开口,就先说道:“船是由高桥镇经过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