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冒姓琅琊TXT免费 > 第278章 空手套(第5页)

第278章 空手套(第5页)

注:我写这本书其中有一个目的就是澄清一些文史上存在的谣言,但前一阵随手翻了翻评论,发现谣言不减反增,并且大部分都是ai造的谣,当时我写了一段长评列了一个deepSeek论述的十处错误,它一共就说了八条。。。。。。。但被删了,然后我再发也都没了,可能后台觉得我说ai有忌讳吧?DeepSeek在古典文史的问题上已经成为谣言的集散地,它引八条文献可能只有两条是真实存在的,剩下六条都是编的。

那两条一条是原义理解错了,一条是名头存在,但内容是编的。

这就是所谓的“ai幻觉”

,即语言模型由于结构性的缺陷在生成内容时出现偏差。

在古典文史领域,尤其问专业问题的时候,偏差出现机率相当之高。

你问的越精细,问的网络上越没有现成答案的时候,他的幻觉程度也就越深,偏差积累就越大,越大也就看起来就越煞有介事,所以也就更容易骗人。

这和王扬骗心一是一个手段。

即似是而非,似真而假。

这并非只是由于网络上的专业资料匮乏和质量不高导致的,也是ai运作的内在模式和逻辑导致的。

学术技艺包括两项重要能力,一是精致处理材料的能力,此谓“精微”

;一是为理解材料而搭架深厚背景的能力,此为“广大”

前者需要“识”

和“断”

,这样才能处理比如包伟民所谓的“文字与事实间存在巨大的复杂关系”

的情况(《数字人文及其对历史学的新挑战》),所以古人说:“高明者多独断之学。”

目前的ai识拙而断不明。

后者需要需要博学和考索,所以古人说:“沉潜者尚考索之功”

,ai够博学(对于普通问题而言)但考索功力太浅。

至于专业古典文史的问题,ai博学亦不够,不过此点可以根据投喂改进,但目前还远无法做足够的投喂和理解,只能算做稍稍改进。

同时智能差得太远,这就导致考证功夫暂时入不了门。

对于更进一步的比如胡宝国先生所谓的“敏锐而有节制”

(《将无同——中古史研究论文集》),阎步克先生极重视的“分寸感”

(《读唐长孺先生论著的点滴体会》。

陈则光先生亦同,见《陈平原文集》第10卷与第20卷),就更无从谈起了。

治清史的某君曾以出题打分的方式来测验deepSeek,最后得出结论说deepSeek在史学上的学术素养暂时不能超过大二。

而我曾经说的是它在古典文史上的学力(即学问功夫)比不上“专业的、已经入门的大二本科生”

我们说之前没有就这个问题交流过,也没有听过对方的说法,算是不谋而合吧。

其实人工智能在学界在运用早在几十年前就兴起了,比如“数字人文”

(DigitalHUmanitieS),只是一来大众不太关注,二来内地起步较晚。

而“数据时代”

的到来也并没有让文史研究进入“大航海时代”

,今日的ai普及虽远过于数字人文,可造的谣言却比之前多得多,这或许就是发展的代价吧。

当算法的暴雨冲刷历史的长阶,愿你我尚能从如海的塑料花丛中,嗅出芬芳的玫瑰,古老、生动而又浪漫的——玫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