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诺。&rdo;刘元说得直白他们当然再也没有其他的问题,只与刘元作一揖表示明白。
&ldo;长安用不了多久就会有宫女放出宫的事传来,我想听听你们的意思。&rdo;这件事是刘元早就跟刘邦出的主意,没想到等了那么久,也就这一次刘元亲自要一个准话,刘邦才松的口。
刘邦再有私欲,最叫他看重舍不得的也是这个天下,刘邦最终做出这样的选择刘元并不意外。
皇帝当成刘邦这个样子,即知取舍又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也叫刘元奈何不得他。
&ldo;放宫女出宫是为许配将士?&rdo;两人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件事,徐庄询问刘元所指何意。
&ldo;天下战乱已久,人口凋零,多少壮丁无妻,宫中女眷却是人满为患,再继续留她们在宫里凭添一笔花费,倒不放出宫来许以良配。&rdo;刘元把自己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说破,拳拳爱民之心,处处为民为天下着想,尤钧与徐庄心下暗叹。
&ldo;殿下想过她们愿意出宫吗?&rdo;虽然刘元是好意,可是这些人难道就愿意出宫的?
&ldo;放宫人出宫的是我阿娘,当今的皇后,送她们离开前,愿意往边境许配将士的会送来,不愿意的自打发出宫,他们愿意上哪儿去就上哪儿去,一概不管。&rdo;
主意是刘元出的,想把事情办好当然要想办法,刘元早跟吕雉都商量好了,吕雉别的事帮不上刘元的忙没办法,刘元想出这样的主意既是让吕雉表现母仪天下,心存百姓的机会,同样还能趁机除去不少人,一举数得的好机会,吕雉如何能放过。
第217章以利动人
尤钧本就是想提醒刘元,凡事虽然是好心也不能办了坏事,强扭的瓜不甜,刘元想帮将士们做媒原是好事,可这些宫女要是都心不甘情不愿的,好事就要变成坏事了,到时候适得其反。
没想到刘元早就防着了,更让吕雉配合地将事情办好,尤钧道:&ldo;如此殿下打算如何许配将士?&rdo;
&ldo;这正是我为难的地方。&rdo;按理来说应该从军阶高低开始,可是想了想,刘元又觉得不太好。
但是把人放出去让她们自己找,会不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ldo;以军阶而定,由高到代。&rdo;尤钧和徐庄异口同声地回答,尤钧更是将理由说白了,&ldo;若是人与人之间都无差别,将士们因何浴血奋战为夺战功。以婚配而令将士们明白,若有什么好处时,殿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立功最大的人,若是他们想要让殿下记住他们,便努力多立战功,以此激励将士。&rdo;
……阶级想法,可是,面对单身汉多,宫女就那么几个,刘元还有更好的办法?
&ldo;殿下因何犹豫?&rdo;刘元没有一口答应,尤钧和徐庄都不觉得刘元会想不到这一点,但是在尤钧徐庄都提出同样的建议之后刘元还是没有答应,刘元是在犹豫什么?
&ldo;我只是在想有些事应不应该改。&rdo;刘元算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众人都看向她,不解刘元所指何意。
&ldo;罢了,事至此,宜静不动,本为解决麻烦,并非要挑起麻烦。&rdo;哪怕想改变,如今的刘元并没有更多的心思放在改变上。
尤钧与徐庄都猜不透刘元的想法,但既然刘元想明白了,他们也就不再多说什么。
&ldo;待送出宫的宫女抵达,烦劳徐先生了。&rdo;刘元即将事情定下来交给徐庄去办,徐庄作一揖而应一声。
再议起旁的事,军中诸事他们插不上什么嘴,只是听说了一些情况,只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诉刘元,不知道的且让刘元等军中诸位将军都回来了再问。
这样一问事再一安排,天都要黑了,一心把人安排好了,宴席也都备下。
&ldo;殿下,洗尘宴已经备好,殿下该过去了。&rdo;一心走来提醒刘元一句,刘元看了看时辰点了点头,&ldo;好。&rdo;
即站起来,&ldo;与诸位介绍我带来的人,往后还得烦劳诸位教导。&rdo;
……皆以为刘元带那么多的人来是要用的,结果听刘元的意思还想让他们帮忙教人?
&ldo;皆是家中幼子或是不得宠的孩子,要么娇生惯养,要么目中无人,一个个都是叫人头痛的主儿。&rdo;刘元要不是看在他们都识字,最起码总还是一点就通的份上,也不会要这些人。
她将这一批人带出长安,不知省了多少人头痛烦脑的事,都要暗中松一口气。
&ldo;殿下。&rdo;尤钧板正一张脸,刘元道:&ldo;尤先生有话不妨直说。&rdo;
&ldo;我的弟子不是好当的。&rdo;尤钧认真地告诉刘元,倒在刘元的预料之中,轻轻一笑,&ldo;我知道,并未让你收徒,但是即为上官下吏,难道不需要告诉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又为什么要这样做?&rdo;
询问得十分客气,而且……
&ldo;我不会逼迫先生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不管什么时候都算数,明日过后若是你还是一样的想法,我绝不会让他们与先生讨教半分。&rdo;
虽不为徒,总是要教着做事,如果尤钧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刘元还怕尤钧不经意的错教了什么把人给教废了,到时候别说多几个人帮忙了,完全是多几个人帮倒忙。
尤钧听着刘元郑重的承诺,话里话外的意思还是和从前一样,没有强迫人的意思,这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