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刘邦提起刘元的生辰,吕雉道:&ldo;陛下还记得。&rdo;
&ldo;朕当然记得,这是朕的长女,小时候时常缠在朕的身边,那个时候……&rdo;想起了从前,整个走狗溜鸟的,还带着一个刘元,刘元一直都是个贴心的孩子,她的生辰……
&ldo;十五岁的生辰一定要大办,就算她回不来,我们当父母的不能亲自给她安排,该她有的东西一样都不能缺她。&rdo;刘邦豪气地吩咐吕雉,吕雉算是明白了刘邦虽然想要大办刘元十五岁生辰,但却没有要刘元回长安的意思。
&ldo;诺。&rdo;吕雉哪怕更想过去亲自操办刘元的及笄宴,刘邦却没有松口,只怕是不会许的。
刘邦像是明折吕雉的想法,&ldo;朕知道你想亲自参加元儿的及笄宴,只是元儿不是一般的女郎,她肩负重任,短时间内都不可能离开封地一步,等她回长安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到那个时候生辰都过去了。这么大的日子不能不办,丽和侯既然一道去了北地,都说师如父母,就让丽和侯操办吧。&rdo;
比起不办刘元的及笄宴,吕雉自然更希望刘元无论如何都能得到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属于她的宴会。
&ldo;诺。&rdo;刘邦都说得那么清楚,吕雉再无半点意见,应声而下,想着与琼容通信时如何提起此事的好。
比起琼容来,想到这一次刘元及笄宴她都不能去安排操办,吕雉越发觉得自己比起琼容来差得太多。
&ldo;陛下,陛下不能去,能不能让妾去?&rdo;吕雉虽然知道或许不可能,但还是把话问了出来。
第219章堵路
刘邦明显没想到吕雉还起了这样的念头,诧异地看向吕雉,吕雉轻声地道:&ldo;十五及笄大礼,那是元儿一生最大的日子。陛下操劳国事,不宜远行,妾不敢让陛下前往北地为元儿办这场及笄大礼,故妾请陛下准许,妾想去一趟毕竟若是父母都不在,旁人会笑话元儿的。&rdo;
当父母的不能为元儿做得再多,但至少他们不能让刘元因为他们成了笑柄。
父母都尚在,刘元及笄这样的大日子里却无一出席,落在旁人的眼里会怎么想?
刘邦被吕雉一提打量了吕雉半响,&ldo;若是去,就不能只是你去。&rdo;
喃语了一句,吕雉惊讶地看向刘邦,刘邦在沉思,&ldo;两个月,两个月啊。也罢,到时候朕与皇后一道去云中,正好巡查边防。&rdo;
理由都找好了,直接让人连反驳的机会都不给,吕雉虽然不知道刘邦为什么会突然决定要去,但是刘邦如果能去云中自是对刘元极好的。
&ldo;谢陛下。&rdo;吕雉高兴地朝着刘邦福身道一声谢,刘邦回头道:&ldo;元儿不仅是你的孩子,也是朕的孩子,你心疼她,朕也心疼她。&rdo;
吕雉只笑应着,心疼或许有的,刘邦却又何尝不是利用这天生的血缘关系,一步一步的试探刘元,用着刘元。
这天下的人想要刘邦死的人太多,刘邦也怕有一天刘元会不会也想要他死?
一而再,再而三的试探也只是为了看看刘元究竟有什么不能忍,尤其是对他这个父亲,她会不会像旁的人那样想置他于死地。
试来试去,到了如今,刘邦说不出自己是欢喜还是不欢喜,刘元那一颗心啊,虽有私心,却多以天下为公,纵有不喜,但为天下,纵然不喜也会舍弃这份不喜。
&ldo;陛下说的是。&rdo;总算刘邦想起来了刘元是他的孩子,哪怕再多的防备,再多的试探,他们总是血脉相承。
刘元不知刘邦和吕雉都着急商量两个月后她的生辰了,和各贵族商量好了以纸换书,刘元更将自己所有的藏书都集中放置云中内,从中择了一座最大的阁楼,将她的藏书都搬到楼中。
书楼所立离得公主府很近,一车一车的书运入阁中,总算也让人看到了刘元的家底,那么多的书,半点不亚于他们这些承祖先之功的人。
刘元有几位先生,他们的藏书刘元都看了,而且这么多年行军打仗,刘元也不是一无所获的,每有不服的贵族,刘元解决完人之后即将他们的藏书全都收下。
如是再三,刘元的家底自然就攒起来了。
书都搬完了,齐适先前将书籍归类得不错,刘元纸都弄出来了,立刻广而告之,天下但有识字者,愿求上进识字读书者,藏书楼的藏书可使人抄录,书籍抄录得工整者,得价更高。
换而言之,刘元不仅给人看书,更花钱请人抄书。
想得简单的人立刻想到抄书这样的事可以养家糊口,而深思的人更想到这样一来,书供天下人阅览,刘元不是一般的大方。
贵族们听说刘元举措后也是万万料所不及,刘元还没等他们商量好到底怎么合力教导人的时候,她已经办起她自己想做又应该做的事,干脆利落,但大抵的意思都是为了文化交流。兴起教育。
&ldo;书阁交由孟非先生暂时管制着,若是有抄书的人还不错,孟先生不妨留下。&rdo;刘元走在书阁前,五层高的书阁啊,身后跟着尤钧、徐庄,刘元的话音落下,子婴却第一个人道:&ldo;殿下,这件事能不能交给我来办?&rdo;
刘元又听到子婴自荐啊,一眼看向孟非,孟非道:&ldo;殿下,此事交由关侯来办也挺好的,关侯毕竟是旧人,有他在必能让更多的贵族相助。&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