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摊手道:&ldo;天下一统,百废待兴,想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想让大汉长治久安,就得纳天下有能之士,请他们都出来帮忙才行。&rdo;
理由都是真切的,刘元也相信张良明白她此举的用意,这是对大汉,对天下百姓都是极好的。
张良朝着刘元作一揖道:&ldo;殿下心怀天下,心怀百姓,良敬佩之。新朝刚立,天下人瞩目,殿下想好了?&rdo;
问的是刘元今天所作所为,刘元自信能承担得起后果。
&ldo;为人君者,一心只为百姓,因而要求天下臣子亦心存百姓,告诉臣子何当为之,何不能为,有错?&rdo;刘元这样的回答何尝不是替刘邦在回答。
&ldo;凡事说清楚,讲明白了,第一次错能够放过,第二次,第三次就该出手教训了,留侯觉得这样不对?&rdo;问题总是一个个的丢出来,张良……
从前的人谁会告诉你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啊,看你不顺眼,觉得你冲犯了他的利益,直接就动手取人性命的不知凡之。
为人君者,又有哪一个真像刘元说的那样明确地会告诉臣子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ldo;公主殿下的想法极好,可是公主殿下觉得自己当真能够做到?&rdo;张良微微蹙紧了眉头,对刘元想做这样的事不太确定刘元是不是真的能做到。
刘元也笑了,&ldo;不做怎么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还没有做就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到,留侯不是这样的人,我也不是。&rdo;
这趁机夸上张良,对张良的品性表示肯定,张良轻轻一叹,&ldo;殿下的意思良已经明白了。&rdo;
刘元只是做了自己想做而又认为自己该做的事。
&ldo;可是殿下的意思就代表了陛下的意思?&rdo;张良点出最关键的一点,刘元虽然也是君,却不是天下之君,如今的天子,当今的皇帝是刘邦而不是刘元。
不错,刘元心中坦荡,直言不讳,无论是对君或是对臣刘元都坦荡无比,但是刘邦呢?刘元想过自己的想法为刘邦所容吗?
&ldo;留侯能对我说这番话,我很高兴。&rdo;刘元笑着感慨,看着张良的眼神里里外外都透着高兴,张良也不知怎么的,一时之间竟觉得脸上有些发烫,好在他是生生的忍着。
&ldo;自然也谢过留侯一番提点。那我就再污一污留侯的耳。为人君者应该明白清楚的告诉臣子百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为人臣,为所当为,为天下,为君王,为百姓亦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此心纵不能为君所能容之,此心也能问心无愧。人活一世,求仁得仁,求义得义,就是了无遗憾了。&rdo;
张良是震惊的,求仁得仁,求义得义,刘元便是做了自己认为该做的事,哪怕这样的结果为天下所不能容,为君王所不能忍,她也不在乎。
&ldo;留侯一向是谋定而后动,心思缜密如丝,你为大汉谋划,大汉能有今天,留侯是功不可没,留侯对我今日所行之事明明都清楚,由头到尾却没有说过一句话,我能问问留侯是什么想法?&rdo;
这出了府门就把张良堵在了门口,虽然问题是张良先问出来的,但是吧,刘元还是没能忍住趁这样的机会把话说明白,也让自己有机会听听张良的心声。
张良本为刘元所震撼,被刘元这样直白的问起,张良道:&ldo;兵行险招,我没有殿下这份冲劲,也绝不会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杀鸡儆猴。&rdo;
对的,杀鸡儆猴,英布如此,墨家那些刺客如是,都是刘元杀鸡儆猴的鸡。
&ldo;各人行事不同,留侯喜欢润物无声,而我更喜欢大张大合。我想到当年和留侯在咸阳城的事,当时我问起留侯的毕生所愿,留侯是怎么说的?&rdo;
突然提起往年的事,张良也算是想起来和刘元相识甚早,虽说那时候刘元还很小,可是早在很久之前他们就认识了,几次见面,暗中各自的计谋,若有需要配合的时候,张良每一次都不需要和刘元说白,刘元却能配合得极好。
&ldo;留侯一开始是为复兴韩国,可是韩王成却放弃了留侯,留侯的心被伤了,却也叫我阿爹治愈了。也正是因着这份知遇郑重之情,哪怕留侯明白我的父皇有许多的缺点,最终还是选择一心一意辅佐他,方有今日的大汉。之后来以现在你想要的是这个天下能够太平。&rdo;
张良被刘元点得明明白白,他也敢认得明明白白,&ldo;然也。&rdo;
&ldo;我也与留侯说过,我这般努力只是为了活着而已。&rdo;刘元提醒张良当初她也曾说过的话。
张良嘴角抽了抽,刘元为了活着能做的事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啊,每每为了达到目的都能豁出去。
&ldo;我知道留侯现在在想什么,无非是觉得我为了活着还能说出那么多大义凛然,就算是胸怀天下,真心为天下百姓而谋的人都说不出的话。&rdo;
&ldo;可是留侯,谁让我的活着与天下百姓相连在一起,我也只想自己一个人不用这般费尽心力地活着,可我可以吗?&rdo;刘元是点出自己的无奈,她也不想背负太多,可是有些事走出了第一步,便再也由不得他。
刘邦是天子,大汉的开国皇帝,这是刘元早就已经知道的事,而刘邦绝对不是一个好丈夫,也绝对不是一个好父亲,刘元也早就已经知道。
如果说从前刘元还觉得自己做了那么多必能让刘邦多少把她放在心上一些,啪啪啪,刘元是被打脸打得很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