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眼看事情越发不受控制,哪怕是当事人项伯都没敢再冒头,他觉得事情不对劲,这明明就是他和刘家的事,现在闹得满城风雨,已经没有人关注项伯,只注意刘邦到底说话算数还是不算数。
&ldo;殿下,陛下八百里加急送了公文过来。&rdo;
刘元皱着眉头着急的时候,刘邦也让人八百里加急的送了公文前来,刘元立刻上前接过一览。
其实这件事最好的解决办法便是让刘元和项伯之子成亲。萧何话里也正是这个意思,但是他也清楚刘元的婚事是不会任由旁人一句话而定下的。
刘邦那里没有消息,让刘邦来做决定,萧何也拿不准刘邦是肯还是不肯,而他拦着阿花给刘元送信就是希望刘元主动答应这门亲事。
至于刘邦让人送信前来,内容刘元看完了,而送信的人朝着刘元作一揖道:&ldo;殿下,陛下有诏,殿下看完了回复一句,小的立刻赶回禀告陛下。&rdo;
&ldo;知道了。&rdo;刘元应了一声,那位小哥跪在那儿等着。
刘元回了案前迅速写好回复,连带之前已经封好印泥的竹简一并交到小哥手里,&ldo;一并送去给父皇。&rdo;
小哥虽然一路兼程劳累非凡,却连喘口气的意思都没有,起身就走。
&ldo;这下子真得快马加鞭的回长安了。&rdo;刘邦让人送来的信也是催刘元用最快的速度将封地的事办好然后赶回长安。
得亏了刘元本来就准备尽快回去,则该准备的事早就已经准备起来,就差最后一步了。
刘元脑子飞转她离开封地,封地的事都交给谁来处理。
尤钧、徐庄不用看了,这些日子的表现足以证明他们的本事,但是刘元一走既能管住文臣也能管住武将,如此人选……
&ldo;失策,不该让武先生送申寒回长安的。&rdo;如果武朝在刘元就没有这样的问题了,最最重要的是,封地一切都刚办起来,刘元还没把贵族完全收拾老实,她的班底也还没建起来,可是如果不回去,她这辈子真由刘邦说了算嫁给项伯之子?
&ldo;去请尤钧先生、徐庄先生、孟非先生前来。&rdo;刘元必须要下决定,而现在的刘元显然已经想好了,也做了决定。
明明刚刚才打发了尤钧他们回去,一转身刘元就让他们再来,席寒是一丝都不敢怠慢。
而尤钧等人收到刘元急召那是立刻二话不说的赶来,刘元干脆将萧何和刘邦送来的手信给他们瞧了,孟非道:&ldo;项伯家的儿子配不上殿下。&rdo;
&ldo;非是良配。&rdo;尤钧虽然没有见过项伯的儿子,但就两人的身份,项伯之子并非刘元的良配。
&ldo;殿下贵为公主,位同诸侯王,殿下不需要利用婚事换得利益,但凡殿下欢喜就好。&rdo;徐庄看完发表的意见倒是既结合实际又说出刘元眼下的想法。
&ldo;不管这门亲事成与不与我都要回一趟长安,封地诸事哪位能帮我担起?&rdo;刘元左思右想最后决定让他们毛遂自荐,敢毛遂自荐的人不仅是胆量过人,对封地的情况定然也心里有数。
没想到刘元叫他们过来让他们看了萧何和刘邦的信第一句竟然就让他们毛遂自荐,三人都惊叹地看向刘元,惊得心都要跳出来了。
&ldo;怎么,没有人毛遂自荐?&rdo;面对他们惊叹的模样,刘元掠过他们而问,这是她给他们的机会,他们该明白这个决定一但做出之后对他们将来意味着什么。
尤钧毫不犹豫地站出来,&ldo;钧自荐之。&rdo;
孟非是三人里跟着刘元最长的人,可是他自己的本事他知道啊,他就是一个会画地图的人,给刘元打下手管事他可以,让他当一把手,那就是坑自己的也坑刘元。
&ldo;好。明日审案诸事交给尤先生,我回长安,封地诸事也交给尤先生。&rdo;刘元连个理由都不问,尤钧以自荐她竟然就答应了。
单就这份气度和胆识,饶是自以为这几天对刘元有所了解了,此时此刻也再次被刘元惊到了,刘元胆子那么大的吗?
要知道先前的尤钧看着刘元是充满嫌弃的,要知道尤钧是瞧不上刘元的。
对,尤钧这些日子的表现是不赖,那又怎么样,以整个封地相托,刘元不怕尤钧把她的封地闹得天翻地覆?
&ldo;那些定罪的人?&rdo;尤钧真就试试地自荐而已,刘元答应得如此爽快,他有些结巴地问起明天就要处置的事。
刘元道:&ldo;定罪看押,名单我已经让人用最快的速度送往父皇的手里,就等父皇批复斩立决。贵族送上的替补名单,没有正式的诏书下达之前,他们就是代,代郡守,代县令。封地最重要的事是开荒修渠引水,军中诸事,练兵有诸位将军,若是有人在封地作乱,这是我调遣容军的令牌,见牌如见你,交给你,你自己看着处理。&rdo;
直接连兵符都给了尤钧,尤钧……
&ldo;殿下,我们相识不久。&rdo;惊讶过后的尤钧好不容易才问出,哪怕他再稳重也叫刘元惊得都要结巴了。
&ldo;我信你。&rdo;相识不久又如何,刘元想信他。
信啊,在尤钧的人生里,信任是他认为最可笑的事,但是刘元连兵符都交到他手里,再说刘元造假的话,尤钧也说不出来。
&ldo;殿下是打算连夜赶回长安?&rdo;比起尤钧不知该说什么来,徐庄倒是更注意到刘元话里的另一个意思,刘元这是打算马上就回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