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刘晔是不会像诸葛亮那样做的。
一方面,现在的天下大势与当时不同,各个诸侯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一方诸侯。
现在的这些诸侯,可不仅仅是名义上臣服朝廷割据军阀,现在大汉虽然摇摇欲坠,天子却仍然有一定的威望的,诸侯们根本没有真正的独立出来,称王称霸。
也就是说,刘和的这个“主公”,跟下官面对上官,口称的“大人”,是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
这也是为什么,刘晔只有拜刘和为主公的一瞬间才称其主公,随后都以表字相称的原因。
另一方面,二人乃是同宗兄弟,根本没有拿捏作势的必要,那样做反而失了亲近。
要知道,做臣子与天子所能达到的,最亲近关系有四等:上等为帝师,中等做兄弟,下等是姻亲,下下等才是可以依仗的臂助。
都已经是兄弟了,何必舍近求远呢,去做什么守主公看重的臂助呢?
再说了,两人还有共同的敌人郑宝要对付呢!
刘晔的坦言的相告,令刘和心中感动。
此时,为了给刘和二人留下交流的空间,袁弘等人皆已经退下,刘和干脆也将清茶换做烈酒,与刘晔痛饮起来。
“兄不负我,我不负兄!若是有人欺负你我兄弟,也得先问问我腰间‘寒澧’,是否利乎?既然郑宝该死,小弟我今日就带人平了这群贼寇!”
酒至半酣,二人皆有些面红耳热,但刘晔依然保持着他缜密谨慎的心思,劝道“伯衡莫要大意!这郑宝既然能从群贼中脱颖而出,雄踞巢湖,妄称‘巢湖太守’,自然有他过人之处。剿灭之事,还是的从长计议。”
见刘和不以为意,刘晔遂放下手中的酒樽,刘晔将郑宝的来历详细道来。
郑宝,字仁贵,庐江舒县人,乃是当地有名的游侠儿。其人骁勇果敢,才干武力皆出众,很脱颖而出,成为当地有名的大侠。
汉末黄巾起义,扬州虽然受祸较轻,却仍在随后的几年里屡生大乱。
由于扬州地方的豪强们大多不愿抑强扶弱而且狡猾残暴,致使匪寇遍地,民不聊生。而江淮等地的士人也大多轻侠狡桀,郑宝、张多、许干等人得以各拥部属,割据一方。
其中,郑宝实力最强大,占据巢湖,拥众一万余人,所处之地丰饶,两江(庐江、九江)一代的士人百姓大多投奔他,为一方所忌惮。
这次更是趁着周袁交战的契机,兼并了张多、许干等大小势力,一跃成为江淮的巨寇,欲为“巢湖太守”,遂去信刘晔,请他出任自己的军师。
他一方面压服巢湖的十八水寨,称雄水上,一方面出兵江东,拓展地盘,一时间声势大涨。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正当他与丹阳大帅祖郎交战与泾县之际,鄱阳湖水贼彭虎突入巢湖,大败郑宝的水军,携大胜之势一举收服了十八水寨。
郑宝突闻水军之败,无心作战,牺牲一部分殿后的兵力后,连夜退回了居巢山。
此次战败,使得郑宝的声望骤减,丢失了巢湖不说,所谓的巢湖太守也就成了一个笑话。
但郑宝并不甘心,在张多许干等人的建议下,他改变主意,打算拥立在江淮颇有声望的刘晔,为巢湖太守。当然了,这个所谓的巢湖太守肯定是他们的线下傀儡。
“帝国的版图上,根本就没有巢湖这个郡,所以,不论是郑宝自称巢湖太守,还是拥我为巢湖太守,都需要朝廷的册封。郑宝的这一举动看上去有些荒唐,但实际上他还是很想得到朝廷的认可的。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刘晔的眼中闪耀着自信的光芒,“只要时机一到,斩郑宝易,如斩鸡头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