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咳了一声,道,&ldo;哀家何时说过不喜欢她?她接连为陛下绵延子嗣,如今后宫属她功劳最大,哀家为了这两个小皇孙,也同意立她为后!&rdo;
太后的声音响亮,字字清楚,眼见如此,宇文泓才终于肯罢休,点头道,&ldo;母后仁慈开明,乃子孙后代之福!&rdo;
太后嗯了一声,也明白这奉承话中不是没有讽刺,却也应了下来,面色不改。
宇文泓看向静瑶,静瑶也明白,戏已经唱完,成效也很明显。
他上前来搀扶她,口中道,&ldo;快起来,没得跪坏了身子。&rdo;
太后也忙在旁道,&ldo;说的是,以后切不可如此情绪起伏,没得连累孩子。&rdo;
静瑶擦了擦眼泪,立起身来后二人谢恩,&ldo;臣妾谢陛下,谢太后。&rdo;
太后暗自叹了口气,又问宇文泓,&ldo;陛下打算什么时候下旨?&rdo;
宇文泓答说,&ldo;礼部今早来报,说下月初六不错,朕打算就在那天降旨。&rdo;
太后自己盘算了一下,道,&ldo;那看来也不过几天的功夫了,可得叫尚宫局麻利准备……&rdo;忽然又想到一件事,便又道,&ldo;哀家记得,怀恩候府的婚事也快到了?&rdo;
既是自己的娘家,静瑶便赶紧答说,&ldo;启禀太后,就在下月中。&rdo;
太后嗯了一声,又道,&ldo;听闻大理国今次来送嫁的排场不小?那正好,等他们喜事办完,正好一并进宫来参拜帝后。&rdo;
这老太太,眼见着昨日还激烈反对立她为后呢,现在就主动谈及此事来,且还以&ldo;帝后&rdo;来称呼他们……
静瑶佩服太后转变之快,同时稍稍思索,很快便明白了太后的用意。
太后大约还记着春日里向段家提亲却遭拒的仇呢,这是要想打段家人的脸?
她不禁暗觉好笑,太后还真是……
不过想来人家段家根本不在意此事,她便只是简单答道,&ldo;是。&rdo;
今日她与宇文泓一唱一和,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果,她现在顾不得理会别的,只急切想离开福宁宫,与他去无人处分享一下。
宇文泓则是心疼她又哭了一回,顿了顿,便假意问她说,&ldo;昨夜就没睡好,今早又如此,身子可还好?不如早些回去歇着,朕替你传个太医。&rdo;
此话一出,立刻得到太后赞同,太后抬手道,&ldo;赶紧回去找御医瞧瞧,眼看着也没剩几个月了,孩子在娘肚子里养得好,出来才壮实!&rdo;
静瑶道了声是,宇文泓便顺势同太后道,&ldo;那朕便先带她出去了,母后歇着。&rdo;
说着便与她出了福宁宫。
左右也不是头一回,他主动执起她的手,与她一道登上御辇,又将她送回了棠梨宫。
这么一来一回的功夫,彦儿的一场回笼觉睡晚,已经醒了,正同乳母咿咿呀呀的说话,问娘亲在哪里,却冷不防听见外面的通传。
从小便在宫廷中,几乎每日都听见这样的通传声,现在小人儿已经明白了,这是父皇出现的信号,此时便立刻扭头找父皇。
没料到却是父皇与娘亲一同出现在面前,小人儿愣了一愣,随即立刻高兴起来,宫人们都跪地行礼,他则朝着父母二人张手,嘴里喊着,&ldo;啊……娘……&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