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济公传奇豆瓣 > 第734章 刘子业继位作恶(第2页)

第734章 刘子业继位作恶(第2页)

褚渊答道:“我虽不才,但也不敢做此淫乱之事。”山阴公主见他如此不解风情,最终只得将他放走。

有意思的是,褚渊在这十天中,反而与山阴公主的驸马何戢成了好朋友。何戢也是一位美男子,仪态举止都喜欢模仿褚渊,被时人称为“小褚公”。

刘子业且封姐姐刘楚玉为会稽长公主,秩视郡王。不过因公主已得面首,自己转不免向隅。故妃何氏颇有姿色,奈何已经去世,只好追册为后,不能再起图欢。继妃路氏,乃是太皇太后侄女,辈分亦不相符。年虽髫秀,貌未妖淫,刘子业未能满意。此外后宫妾媵,亦无甚可采,刘子业猛然想着宁朔将军何迈的妻房,为太祖刘义隆的第十女儿新蔡公主刘英媚,生得杏脸桃顋,千娇百媚,此时华色未衰,何妨召入后廷,一逞肉欲。

景和元年(465年)十月,刘子业宣其姑刘英媚入宫见面,逼迫与她发生关系,命其离开丈夫何迈。刘子业把刘英媚留在后宫,称她为谢贵嫔,对外谎称刘英媚已经去世。

刘子业又杀了一名宫女,送到何迈府中,假称是新蔡公主病死了,并用公主的礼仪将这个宫女的尸体殡殓埋葬。

十月二十一日,刘子业封谢贵嫔为夫人,并特别许可,允许刘英媚乘坐有龙旗鸾铃的御车,出入时,所过街市实行戒严。

刘子业常怀疑何迈有野心,而何迈平素豪爽,有侠士风范,而且蓄养了许多为他效死的人。他不能忍受这种侮辱,就计划趁刘子业出游时,将他废黜,拥立晋安王刘子勋为皇帝。事情走漏风声,十一月初三日,刘子业亲自率兵杀了何迈。

一日,刘子业与谢贵嫔同往太庙,看见庙中只有神主,并无绘像,便传召画工进来,把高祖以下的遗容,一一照绘。

画工当然遵旨,待绘竣后,又由刘子业入庙亲览,先用手指指着曾祖父刘裕画像说:“他是大英雄,活捉了数名天子。”

然后又指着祖父刘义隆的画像说:“他也不错,可惜晚年被儿子(刘子业伯父刘劭)砍了头。”

然后,刘子业指着父亲宋孝武帝刘骏的画像说:“他的大酒糟鼻子,为什么不画上去?”说完,立刻叫画匠把刘骏的酒糟鼻子画出来。刘子业看了之后,乃欣然还宫。

义阳王刘昶系刘子业第九个叔父,当时为徐州刺史,素性褊急,不满人口,当时有一种讹言,谓刘昶将要造反,刘子业正想用兵,出些风头,可巧刘昶遣使求朝,刘子业语来使蘧法生道:“义阳曾与太宰通谋,我正思发兵往讨,他倒自请还朝,甚好甚好!快叫他前来便了。”

法生闻言,急忙退去,奔还彭城,据实禀告给刘昶。刘昶募兵传檄,无人应命,急得不知所为。蓦然听闻刘子业督兵渡江,命沈庆之统率诸军,将薄城下,那时急不暇择,夤夜北走,连母亲妻儿俱不暇顾及,只挈得爱妾一人,令作男子装,骑马相随,奔投北魏。

刘昶在道赋诗寄慨,佳句颇多。北魏主拓跋浚在时已经去世,其太子拓跋弘承接魏阼,听闻刘昶博学能文,颇加器重,深受礼遇,被拜为侍中、征南将军,封丹阳王,并娶公主为妻,加授驸马都尉。刘昶之母谢容华等还都,还算刘子业特别开恩,不复加罪。

吏部尚书袁顗,本为刘子业所宠任,俄而失旨,待遇顿衰。袁顗因求外调,出为雍州刺史。

出镇地方的不仅袁顗一人,宋孝武帝刘骏第七子临海王刘子顼出镇荆州,袁顗的舅舅蔡兴宗为长史、南郡太守,辅助刘子顼。蔡兴宗善观天文之象,于是劝告袁顗:“襄阳星恶,怎么能去?”

袁顗道:“白刃架在脖子上了,哪管什么流矢。今日之行,唯愿活着逃出虎口。天道深远难测,吉凶未必都能灵验。”

他游说蔡兴宗说:“现今朝廷形势,人所共见。在内大臣,朝不保夕。舅舅出居荆州,掌管八州军事。我在襄沔,地胜兵强,去江陵咫尺之遥,水陆流通。若朝廷有事,我们正可共立桓、文之功,岂比受制凶狂皇帝,面临不测之祸更好吗!机会丧失就不会再有!”

南朝皇子出镇地方,长史之职极重。刘子顼不到十岁,大权全在长史之手。联合荆州和雍州二州之力,财力可抵半个国家。

蔡兴宗并不同意他的意见:“我素门平进,与主上太疏远,不见得有什么大祸患。朝廷内外,人不自保,一定会发生变故。如果朝廷内的灾祸得以消除,地方的祸患却难以估量。你打算在外求全,我打算居中免祸,各行其志,不也很好吗?”

蔡兴宗认为大变将生,如果发生宫廷政变,成功后下一步就是如何平定同床异梦的地方势力,呆在地方才是大大的危险。袁顗飞舟似箭,到寻阳才仰天叹道:“现在终于免除大祸啦!”

未必。蔡兴宗却得承乏,复任吏部尚书。

东阳太守王藻,乃是刘子业的母舅,取的是太祖第六女儿临川公主。公主刘英媛性格善妒凶悍,因丈夫王藻另有嬖妾,很为不平,遂入宫进谗言,让皇帝逮捕王藻下狱,王藻竟而气愤而死,公主刘英媛与王氏离婚,留居宫中。岂亦效新蔡公主耶?

沈庆之见刘子业所为,种种不法,也觉看不过去。有时从旁规谏,非但刘子业不从,反而碰了许多钉子,因此灰心敛迹,杜门谢客。迟了!迟了!

吏部尚书蔡兴宗,曾经前往谒见沈庆之,沈庆之不见,但遣亲吏范羡,至蔡兴宗处请命。蔡兴宗道:“沈公闭门绝客,无非为避人请托起见,我并不欲非法相干,何故见拒!”

范羡于是返回报告给沈庆之,沈庆之复遣范羡谢过,并邀蔡兴宗叙谈。蔡兴宗又往见沈庆之,请沈庆之屏去左右之人,附耳密谈道:“主上渎伦伤化,失德已甚,举朝惶惶,危如朝露。公功足震主,望实孚民,投袂指挥,谁不响应?倘再犹豫不断,坐观成败,恐不止祸在目前,并且四海重责,归公一身!仆素蒙眷爱,始敢尽言,愿公速筹良策,幸勿自误!”

沈庆之掀须徐答道:“我亦知今日忧危,不能自保,但始终欲尽忠报国,不敢自贰,况且老退私门,兵权已解,就使有志远图,恐亦无成!”尸居暮气。

蔡兴宗又道:“当今怀谋思奋,大有人在,并非欲徵功求赏,不过为免死起见;若一人倡首,万众起应,指顾间就可成事;况公系累朝宿将,旧日部曲,悉布宫廷,公家子弟,亦多居朝右,何患不从?仆忝职尚书,闻公起义,即当首率百僚,援照前朝故事,更简贤明,入承社稷,天下事更不难立定了,公今不决,人将疑公隐逢君恶,有人先公起行,祸必及公,百口难解!公若虑兵力不足,实亦不必需兵,车驾屡幸贵第,酣醉淹留,又尝不带随从,独入合内,这是万世一时,决不可失呢!”

沈庆之终不愿从,慢慢儿答道:“感君至言,当不轻泄;但如此大事,总非仆所能行,一旦祸至,抱忠没世罢了!”死了!

死了!蔡兴宗知不可劝,怏怏告别离去。

沈庆之从子沈文秀受命为青州刺史,启行时亦劝沈庆之废立之事,甚至再三泣谏,总不见听,只好辞行。

果然不到数日,大祸临门。原来刘子业既而杀了何迈,并欲立谢贵嫔为后,恐沈庆之会前来劝谏,便关闭了清溪诸桥,不让他进宫。

沈庆之得知此事,果然前来,怀着愚忠,心终未死,仍入朝进谏。及见桥路已断,始怅然折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