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律出差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公司一切正常,直到下午三点,一封邮件被推送到CereNet每位员工的邮箱。
发件人是王浩,标题是《凝心聚力,共克时艰——致全体同仁》。
邮件的措辞非常得体,先是通报了严律赴美交流合作,并预祝他取得成功。
紧接着,用加粗字体强调公司正面临来自投资方和竞争对手的双重压力,按时交付原型关系着公司的生死存亡。
通篇邮件,王浩没有提“协同振荡”
一个字,处处说的都是“尽最大努力优化现有技术框架”
。
旁边的温维悄悄把椅子滑近林意乔,低声道:“你看了吗?王总的邮件,一个字都没有提新模型,这是什么意思啊?”
林意乔还没说话,就听到斜后方传来的对话。
“总算还有个人务实。”
那是负责旧模型机械臂传动优化的刘工,“再搞那些虚的,项目黄了大家都没饭吃。”
“就是,王总还是稳得住。”
另一个人附和,“务实一点好,先活下来再说。”
温维也听见了,转头过去说:“可是,协同振荡才是核心啊。”
刘工笑了笑,“核心?谁的核心?对公司来说,能让投资人闭嘴、能上临床才是核心。
协同振荡都搞了一年多了,花那么多钱,一点成果都没拿出来。”
“可是旧模型已经到极限了,”
温维争辩道,“它的精准度卡在97。6%两个多月,这要怎么让投资人闭嘴?怎么上临床?”
“极限?”
刘工道,“极限是用来干什么的?就是用来被我们这些工程师打破的。
有瓶颈,就说明优化还没做到位。
路走不通,就换个方法走。
办法总比困难多,总比指望一个还停留在理论上的技术要靠谱吧?”
“好了,别争了,”
蔡东的声音在身后响起,“走哪个路线是公司高层考虑的事,我们只需要执行。
王总的邮件都说得很清楚了,现在的任务,就是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现有模型的优化上。
有时间在这里争论,不如多想几个方案。”
办公室立刻安静下来,温维也滑回了自己的工位。
林意乔觉得这种安静也很吵。
那些原本被大脑屏蔽的环境噪音无限放大,带着令人烦躁的细节,争先恐后地挤进耳朵,他很快拿出降噪耳机戴上了。
下午下班回家,林意乔自己弄晚餐。
严律走之前准备了三天的净菜给他过渡,用透明餐盒装好,整整齐齐码在冰箱里。
他拿出标着“DA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