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aka》的剧本围读在三日内顺利结束。
台词顺利、剧情顺利,一切顺利,连二次围读也无需安排了。
这三天里他们熬了两个大夜,吃了三顿披萨汉堡,喝掉数百杯咖啡,熬出几十对黑眼圈。
终于,《Osaka》的人物与剧情被彻底理顺了,磨熟了。
由于汤遇在第一天就跟周竞诠把话说明白了,对方便不再刻意为难他,收敛许多。
他也因此轻松不少,这样很好,他们只是同事,只需要专注在剧本上。
他投入地与导演、编剧、制片等一众演员交流,当然也包括某个人。
对于演戏这件事,他很较真,不会像生活中那样随性,得过且过。
所以这些天他和周竞诠围绕角色理解、剧情设计产生了不少分歧,常常辩得面红耳赤,争得毫不留情面。
每遇此况,岳夫亓就会出来充当和事佬的角色,和一下稀泥,总结双方的观点,提炼其中要义,再将分歧打散。
他做了这么年的导演,可谓深谙中庸之道。
好在一切都顺顺利利的结束,电影定在下月初一开机,于取景地湾岛举行开机仪式。
这是廖制片特地请大师择出的黄道吉日。
他们这一行很迷信——不得不迷信。
就好比买房要看风水,结婚要挑日子,拍电影自然也讲究一个天时地利与人和。
汤遇提前一天飞往湾岛。
为办理大通证和入台证,他在相关部门跑了好几趟,手续花了不少时间。
飞行当天,航班延误了三个小时,又在港岛中转,直到傍晚才抵达湾岛。
出廊桥时还没太觉着,等到过海关、站在队伍里等待检查时,他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即使机场内是开着冷气的,那种气候里的湿热感依旧存在强烈。
他很快觉得热,便顺手脱下外套,这时,半透明的围挡后突然爆发出一阵声嘶力竭的尖叫声——
“……”
还好,这并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故,而是他的行程早就在粉丝与媒体的追踪下毫无秘密可言。
无论他飞去哪里,都会有人来接机,都会有相机快门和头条报道。
更何况这是他第一次公开来湾岛活动,粉丝们早就蓄势待发。
阚静宜事先得到风声,提前跟机场这边沟通好了安保,所以当汤遇推着行李往出口走时,眼前的景象也在预料之内——
目之所及处,人头攒动,呼喊声、快门声、闪光灯几乎将整个到达层填满。
汤遇只能说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他在机场安保的簇拥下,背着代言品牌方寄给他的新款包包,艰难地挤出人潮,被人推搡着上了剧组派来的接驳车。
车子飞速驶离机场,他靠在车窗边,看了一路的落日景色。
余晖将天空罩了一层金,玻璃楼宇在霞光里闪闪发光。
这里与北京真的很不一样,不是说有多么的繁华,有多少的摩天大楼,而是城市的气质区别很大、特别大——她仍保留着千禧年代的外形与质感,却又在细节里显露一角现代的秩序与干净,或许是受影视作品的影响,汤遇对这里天然有几分亲切感。
他们取景地离市区较远,临近海边。
机场出发后又行驶了一个多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