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谈也就五分钟,但双方都觉着很有收获。得知孙洛基的剧组经费短缺,马歇尔甚至个人捐助了五千美元用于拍摄。
尝到这个甜头后,孙洛基打开了思路。他在接下来一个月里马不停蹄的在华盛顿到处跑,寻找各路二战名人寻求帮助,希望他们在自己的电影中露面。
这其中甚至包括曾经给罗斯福担任副总统的杜鲁门。
杜鲁门此刻正试图请求艾森豪威尔加入民主党竞选总统,他自己则在下届选举中担任副总统——这想法有点绕,别树一帜。
对于军方丑闻,杜鲁门自己也觉着丢脸,迫切需要挽回颜面。孙洛基鼓动三寸不烂之舌,拿剧本兜售其“重塑形象”的说法,很有点蛊惑能力。
“你们想在电影中炸掉白宫?这会不会太过荒诞了。”
“观众确实会对这种大胆的剧情感到极度震撼,甚至会引发人们的猜测。但同样也会激发他们的爱国心。”
忽悠,可劲忽悠。
孙洛基顺势提出,“总统阁下,您是否愿意在我们的电影中扮演您自己?作为二战的亲历者,在荧幕上留下自己的形象?”
“啊……你们的想法还真是很大胆。可炸掉白宫就超乎我想象了,再扮演我自己……这确实令人新奇。”
“没关系,这确实不太容易接受。我们可以去炸五角大楼或者国会山。
国防部的马歇尔阁下已经同意派工兵帮我们造一个五角大楼的等比例模型,供我们在拍摄中将其摧毁。”
“马歇尔同意了?”
“是的,部长阁下不但愿意帮忙,还表示愿意在电影中出现几个镜头,甚至提供了五千美元的私人捐助。”
嘶……马歇尔又帮忙又给钱还亲自出镜,杜鲁门想想自己不能自甘落后啊。
“你们这部电影才十万美元预算,似乎太少了点。”
“确实太少了,但少了也有少的拍法。所有剧情基本就在华盛顿拍摄,我们也没打算请大明星,就是为了节省经费。”
“既然马歇尔阁下协助五千美元,我个人也提供五千美元并且拍几个镜头。另外白宫可以一笔五万美元的费用,用于电影拍摄。”
“那真是太好了。”
只要把拍电影跟提升形象挂钩,政界名人各个都很好说话。
孙洛基到处化缘,到处拉人,硬是弄来十多位非常有分量的二战参与者,并且还把拍摄经费提升到二十万美元。
就当一个月筹备期结束,电影即将开拍,麦卡锡打电话来询问:“你们要不要炸国会?我能不能也在电影里出镜?”
麦卡锡?
这疯狗在二战时期又不是什么重要人物。他也想露脸?
孙洛基实在为难。
但麦卡锡在电话中说道:“我看了你们原版的电影剧本,这绝对没法通过‘海思法案’的电影审查。如果让我露脸,我保证你们能通过。”
奸人!
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