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帮你。”
神秘“维克多”在电话中蛊惑道。他就是想搅局,搅的所有人不得安宁,必须付出更大的成本来获得胜利。
杜鲁门还是艾森豪威尔,共和党还是民主党,谁当总统都无所谓的。
在激烈的竞争下,谁掌握票仓,谁获益最大——就好像香港的李黄瓜。他控制了地产和民生,不管谁上台都得跟他合作。
竞争越激烈,要价就可以越高。
对“维克多”的建议,麦卡锡没任何反感,决定好好听一听。首先,他的对手是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
就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推进中美建交的尼克松。也是靠“反共”起家的尼克松,跟麦卡锡属同一类人的尼克松,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尼克松。
历史上尼克松是艾森豪威尔的竞选搭档,也是麦卡锡的好友。这友谊能有几分就只有天知道,反正两人面子上还过得去。
“目前两党正在拉拢艾森豪威尔当自己的候选人。近半年来,你在党内的形象大有改观,努努力还是有可能击败尼克松的。最重要的是你有胡佛的支持。”
回忆起“维克多”在电话中的话语,麦卡锡觉着心头火热,自己似乎真的有竞选副总统的机会。前者还提醒后者如何拿到党内提名,需要摆平谁,需要讨好谁。
“马歇尔这个月应该会卸任国防部长,让胡佛停止对五角大楼的调查吧。这能方便你拉拢军方势力。”
“维克多”提供了一个不是内情的内情,让麦卡锡大为吃惊,“真的?马歇尔真的要离任?”
马歇尔离任的消息早有传闻。但麦克阿瑟出事后,马歇尔为稳住国防部大局,又打算继续留任到下一届总统。
胡佛有种刺探癖,什么人的秘密都想知道。五角大楼的大头兵大概是他唯一搞不定的目标。但这次调查麦克阿瑟的案件,也算把国防部查了个底朝天。
只要马歇尔歇确定离任,无疑是证明胡佛笑到最后。一贯跟军方闹矛盾的麦卡锡就可以转而做个和事佬。
“另外,朝鲜战局还在僵持。如果你能发挥点作用,不管是停战还是反攻,都可以向民众塑造你的独特形象。”神秘“维克多”继续蛊惑。
想到朝鲜,麦卡锡一拍大腿,恍然大悟。
什么“反共”“通共”,本质都是生意,都是为了权力之路。
尼克松现在跟麦卡锡一样是参议院的议员,都靠“反共”博取眼球。“麦卡锡主义”可不是麦卡锡一个人搞出来的,跟他“志同道合的朋友”多得很。
“反共”的尼克松能推进中美建交,同样“反共”的麦卡锡也可以重新考虑朝鲜战事,考虑美国军人是否有必要在遥远的东北亚半岛上耗费生命。
周青峰的“烂片”短暂把美国人的注意力吸引开,但战争问题终究还是要解决的。要么打赢获得胜利,要么停战结束悲剧。
反正政客的嘴都是骗人的鬼,没有立场的。
真是一言惊醒梦中人,麦卡锡恍然意识到自己下一步该如何博取民众的关注和信任。他可以继续对中国保持强硬,又让战争结束。
想到兴奋处,麦卡锡在办公室内来回踱步。神秘“维克多”给他支了上中下三策,用来提升人气。
上策是亲赴朝鲜,到志愿军的战俘营去慰问,保证尽快让结束战争,让战俘们回家。
这个听起来就是好主意,但危险性……大了点。
麦卡锡觉着自己好歹也是“反共名人”,跑到共产党的地盘去,指不定就被对方扣下甚至枪毙。
不妥,不妥。
“维克多”显然知道麦卡锡没这个胆子,于是中策是提议重开停战谈判,并且立刻讨论交换双方战俘。
让俘虏回家,届时家家户户门口挂黄丝巾,绝对能让俘虏的家属对麦卡锡议员大夸特夸。其他民众也会觉着他是个能干事的,就连反对者也挑不出错来。
此外还有个下策,让李奇微加把劲,快点拿下朝鲜。
哈哈哈……这下策真够下的,一点可行性都没有。麦卡锡真的不用考虑。
此外“维克多”还给了个真·下策,派个美国明星以私人的方式,打着“和平”的名义去中国进行沟通。
“神秘‘维克多’推荐的人选居然是现在名气如日中天的‘钱德斯’。理由是此人既是军人,又是影星,说话很方便。”
麦卡锡对这个提议有些犹豫,但越想越觉着非常妙,只要用心宣传一番,相当于把“钱德斯”此人拉入自己阵营。
“哎呀,钱德斯至少能影响几百万张选票。派他出访,值得一试,太值得了。”麦卡锡开心的都要笑死,“就是不知道钱德斯阁下愿不愿意去?要如何拉拢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