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用吧,早点结束战斗可以少死点人。”主席亲口批准了。
天黑前,福建前指得到帝都命令,动用温压弹和汽油弹等之前禁止使用的弹药,并允许前线使用加装钻地弹头的改进型V-2导弹,实战测试其钻地性能。
钻地弹是专门用来对付敌人混凝土加固的地下堡垒,确切说是专门给老蒋准备的。为求保密,导弹虽然运到前线但原本没打算用。
但现在么,老蒋享不了这个福,钻地弹的实战首秀就要交给胡琏来完成了。
胡琏此刻还待在他的太武山南面南防守指挥部呢。但大批国军军官被俘后,其指挥部的位置已经被曝光。白天就有十几架“斯图卡”盯着其指挥部的出入口投掷航弹。
五百公斤级的航弹本身就具有一定钻地能力。东德技师帮忙改进延时起爆引信,可以让航弹钻进土层七八米再爆炸。
每次爆炸,整个太武山坑道内都会巨震,岩体工事的顶部沙沙落下碎石。待在里头的国军自然惶惶不安。
胡琏在其指挥部内犹如困兽一般,无线电一直被干扰,根本没法跟台北联系上。有线通信也被炮火切断,岛上五万部队已经有过半联系不上。
作为西面屏障的乳山阵地也玩完了,共军已经把坦克和重炮拉上岛,对太武山阵地直瞄炮击。
“原本还指望坚守一个月,以拖待变,让美国人看看金门的价值。现在……四十八小时不到,防线全崩了。”
盯着沙盘和地图瞧了一整天,胡琏做奋臂螳螂的能力都没有,只能活生生挨打。他在指挥部内来回踱步,可传到他面前的军情就没一个好的。
“胡长官,不用怕的。”
岛上守军副司令李良荣看胡琏屁股长刺般坐不住,只能耐心劝道:“我们这指挥部深入山体,头顶上有三十几米厚的土层和岩石。共军炸弹绝对拿我们没办法。”
这话刚说完,指挥部头顶传来巨响,洞壁哗啦啦的掉沙土。显然是正中一枚大威力航弹,爆炸威力犹如地震一般。
指挥部的参谋都被吓的忍不住缩脖,李良荣自己更是如此。
但巨震过后,他又欢笑道:“看,没事的。这世间没有什么炸弹炮弹能炸穿这么厚的防护。原子弹都做不到。”
胡琏头顶落满了灰,勤务兵上前帮他拍打,却惹来怒气冲冲的冷哼。旁人只道他生气,却不知他内心复杂的心思。
共军太凶了。
要不要投降?
投降后又会有何等待遇?
太武山阵地又能坚守几日?
傅作义投降后可是受到礼遇的。陈明仁当初也是把共军打的够呛,可现在混的也不错,还能带兵掌握实权。
我胡琏在金门也让共军磕了满嘴的血,现在投降算起义还是算投诚?总不能是被俘的。事后应该也能继续带兵掌权吧。
胡长官还在心里打小算盘,殊不知十几架原本围着太武山俯冲的“斯图卡”正缓缓飞离,只在远处监控。
在厦门内陆,一支火箭军发射团接到命令,开始进行导弹起竖,加注燃料——液体导弹反应慢,发射准备必须一丝不苟,否则就会原地化成大火球。
经过几个月的实战,改进型V-2已经有了更多性能上的提升。原本用无线电制导,圆误差精度五百米,这也就只能用来对付机场这样的大目标。
为了打击敌人的地下指挥部,必须使用贵得要死的机械惯导装置,还必须进行精准的测地工作,知道导弹和目标的具体方位,才能把圆误差精度提升到百米左右。
当太阳逐渐西落,金门上空的战机纷纷返航。地面战斗也稍作停歇,登陆部队主动收缩,给了岛上国军喘息之间。
胡琏得知情况,心里又腾起一丝希望——难道蒋公雄起,在此危难关头出兵来援?还是美国怜悯,已经动手干预?金门还有救了不成?
就当胡长官开始瞎想,厦门内陆几十公里外腾空而起两道耀眼的流星,直飞上天。
导弹走了个高弹道,基本是直上直下。三分钟后弹体重返大气层开始俯冲,速度逐渐逼近五马赫的最高速,从天而降。
金门周边,包括厦门附近的官兵和居民只要抬抬头,就能看到这幕前所未见的奇景。连福建前指的首长都走到户外仰望称奇,惊叹科技伟力。
在朝鲜的美军可是尝够了战术弹道导弹的苦头,离着前线老远的机场经常毫无预警的被几发不可阻挡的大威力弹头炸上天。
而此刻……胡琏在其山体指挥部无知无觉。他正跟李良荣讨论“共军最新动向”,判断会不会是国军增援快要抵达?
两枚几吨重的加固弹头接连砸在太武山南面的指挥部头顶上。三十几米的土层岩层也没能阻挡其巨大的贯穿能力。
其中一枚弹头正中胡琏头顶位置,打穿其指挥部上的岩土,砸在其电台通讯室爆炸。弹头内还有几百公斤炸药和几吨的燃料,爆炸威力极强,将洞顶直接炸塌。
胡琏正琢磨要不要跟李良荣讨论形势不妙的投降事宜,火球般的冲击波灌入作战室,摧毁一切有生目标。
“斩首”成功,直接进入遗体告别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