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总师”没在庙堂待过,更为乐观。
反倒是老萧当过纪委书记,知道某些事一旦定下就会形成利益集团。日后非得死上一批人,造成巨大损失才有机会改变。
中国也有很多积习难改的事啊。
除了西北,西藏的解放也跟顺利。有足够的汽车和飞机抵达高原,对付农奴社会的当地土司犹如杀鸡的牛刀。
运力提升后,进藏的军队远比历史上更强,运上去的物资也堆成山。这方便了中央团结更多底层民众,摸清状况后毫不犹豫执行民主改革。
房间不扫,灰尘不会自己走嘛。
该杀的还是要杀的,多杀总比少杀强。
毫无原则的宽恕农奴主和腐朽僧侣,是对苦难深重的藏族同胞不负责任。
萧金浪在其中出了不少力,把英国人在暗中搞的鬼摆在台面上,逼着中央下狠手。
说起自己的得意之举,老萧恶狠狠的阴笑道:“若是能在这个世界待到62年,我保证能从阿三身上割下一块肉来。”
“想成为“当代王玄策”?你可劲吹吧。”“杨总师”倒是也想待下去,奈何朝鲜战争结束,副本必然也跟着结束。
两人抽空闲聊算是放松,彼此交换对国内国外政治经济军事的看法和预判。到下午三四点,一个电话打到研究所,急着询问萧主任是不是在这里?
老萧去接电话,十几分钟后面色古怪的回来,“总理从西花厅打来的,说维辛斯基要求再次参观我们的半导体研究所。”
“他不是看了一回么?”“杨总师”也是不解,“当时对我们爱理不理的,脸上就差写着一行‘你们中国人也能研究高科技?可笑!’”
“管他呢,要再来就来吧。”萧金浪让研究所再准备一番,半小时后维辛斯基带着苏联外交车队呼啦啦的赶到。
苏联援华团队来了十几号人,过半是电子技术专家,负责在帝都帮忙建设电子工业部和大学学科。
这批人显然是懂行的,来了之后就要求中方学者介绍研究所在晶体管方面的研究进度,态度非常积极。
老萧默不作声的朝“杨总师”打了个眼神,意思是“鱼上钩了,狠狠的宰。千万别客气,不要给我面子”。
“杨总师”也颇有种熬出头的欣喜,他的研究所搞了各种土法上马才完成了晶体管量产的全部流程,今天就是要获得超额回报的时刻。
研究出技术是一回事,产量提高又是另一回事。
推广晶体管需要更多的设备和原材料,需要成百上千的专业技术人员加入。一栋普普通通的二层小楼根本配不上如此先进的高科技产品。
晶体管可是当世显学,47年才被发明出来的。但生产晶圆并掺杂等技术还真是帝都半导体研究所“首创”,“杨总师”巴不得毛子来投资。
当“杨总师”将一张挂图在墙上展示出来,介绍了晶体管的工艺突破和技术特点,听他讲座的一名毛子忍不住蹦了起来……
“你们目前的产量有多少?莫斯科计算数学研究所要订购十万枚。我们正在研究最新的计算机,急需这种革命性的‘超级电子管’。”
电子管?
这是晶体管,晶体管,晶体管。
毛子的脑袋是花岗岩制造的吗?怎么就如此固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