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么一所把分校开到全国的奇葩“技校”,愣是成了很多底层家庭获得阶层跃升的捷径。每年暑期报名都是火热,每年在校生人数都在提升。
因为它宽进严出,年龄限制小,准军事化管理,教学模式多样,因材施教。学习好的毕业后能在“圣光”集团内部拿到高薪,一点不比正牌大学出来的差。
好比烟草行业能招聘博士硕士当流水线工人,只要能赚钱,人才自然汇聚。
当发现“圣光”技校能给学生包就业、拿高薪,不少家长会伪造贫困家庭证明,只为把孩子送进来接受教育。
但周青峰没吹嘘自家技校如何改变普通人命运。他把三姐妹拉到技校的科研部,展示智能城市交通的项目组。
“这是技校?”走进项目组所在的大楼,连李富真都觉着很离谱了——谁家技校配超算的?但这家就有。
“我们的技校是要承担集团科研任务的。”周青峰觉着理所当然,“目前项目组要构建城市模型,用超算推演智能交通如何运作才更安全更可靠。”
在常人眼里,技校了不起就是培养熟练工人的。无良的技校干脆发钱给文凭,或者把学生当廉价劳力送到垃圾工厂干活当实习。
一面是国家产业发展确实需要高精尖的技术工人,一面是职业教育成了烂仔聚居区,学了等于白学。
“圣光”技校就是为了改变这种状态而设立的,解决的办法就是给钱——领导再怎么重视都不如财政多拨款来的有意义。
昌平分校的科研楼里,一整排的超算机柜在恒温恒湿空调房里亮着LED灯。跟超算隔着透明玻璃就是休息区,三姐妹落座其中,颇具科幻感。
旁人有男有女,有亚裔有欧裔。
大家端着茶点或咖啡用英语沟通,不是在讨论大数据下的城市信息管理,就是无人机对未来物流的影响,至不济也是啥啥听不懂的数据建模。
休息区的另一面也是大幅落地窗,可以看到开阔的校区。两万多师生的校区还算中等,但眼前场景格外有学术气息。
在这种研究人类未来生活的地方,如果谈论什么美容、化妆品、媒体八卦,会显得非常庸俗不堪,无法沟通。
三姐妹坐在其中都觉着矮一截,不知该如何开口。
可周青峰坐下后就有人把彼此争论的话题让总裁做个评价。他对专业问题回答不多,但对概念性的构想总能发人深思。
比如对于智能交通中的汽车……
“我们已经做到把手机智能化,为什么不能进一步让汽车智能化?”
“智能城市必须是信息化的,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得信息。汽车也可以是一件网络设备嘛。”
“中国马上要铺开3G网络建设,你们认为4G什么时候会到来?5G又是什么样子?说不定以后带宽够大,IP地址够多,实现万物互联呢?”
打架未必一定赢,但吹牛皮开脑洞,周青峰从来没输过。
李富真听了一会都大受启发,觉着应该把“三星”战略企划室的那些家伙通通叫来,让周青峰给他们上一课。
大海航行靠舵手嘛,“圣光”总裁这个舵手的职责就干的很好。他从不干涉研发部门的实务,除了给钱就是指出发展方向。
对于“圣光”这样的超级企业,最怕的就是发展方向出错。发展方向指的好,是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的。
否则就是智能机时代的“诺基亚”,一旦路线错误,越努力越多挫折。之前有多成功,后来就有多失败。
相比昨晚的喝酒玩闹,在未来发展方面侃侃而谈的周青峰可谓是魅力四射——人家不但身材超级棒,脑子看上去也是超级棒!
实在叫人喜欢的小嘴流口水,夹紧双腿都控制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