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这世界危在旦夕为什么被禁 > 第二十九章 反贼的大船(第2页)

第二十九章 反贼的大船(第2页)

马百户不知道啥叫工业化,他自觉来了“新华”的地盘,走路生风,吃饭清空。

在南京的衙门里,喝杯茶能跟同僚清谈一天,无所事事。

可反贼喝杯茶……不是织出几匹布,锯开几颗木,就是炼出一炉钢铁。就说吴淞口这滩涂,前次乘船路过还极为荒凉,现在却人声鼎沸,有数千人在此忙碌。

只旬月间,船台的支墩已经架好,船体木料正在就位,龙骨木料运抵,立马就要开工造船。

马百户问过了,船工说按计划,一个半月就要建好这条三百料的大船——换南京工部的造船所来建,只怕得一年。

光是安排这么多人干活就不是轻松的事。但“新华”反贼明显没怎么费劲,他们只是提供了钱粮,稍加培训让工匠工人自己管自己。

不说造船厂这等大工坊,几百号种桑养蚕的农妇也从乡村走出来,彼此合伙开了七八家饭馆,专供工地几千号人饭食。

类似情况在松江比比皆是。

一切比南京工部管的更好更省钱。

“唉,寻常愚人只知新华反贼中周天王有横行天下,万夫不当之勇。可少有人知,其头领萧金浪的理政之才堪比百万大军。

现如今只要跟‘新华’反贼搭上关系就能赚钱过好日子,以至于百姓纷纷从贼。江南崩坏之速,令人始料未及。”

马百户叹气归叹气,但钱还是要赚的。

龙骨木料卸下,换班的码头装卸工继续干活。他们把一个一个相同规格的木箱朝船上吊,码放的整整齐齐。

说来这箱子也是好,都是五尺见方,分毫不差,转运装卸极为方便。

马百户私人跟“新华”做的第一笔买卖就看中其吊机和转运箱,特意高价购入,在南京弄了个私人码头。

马百户的码头建成后,装卸速度是别家的十倍不止,用的人工少,赚的钱财多。反贼在南京采购,就喜欢到他家来装卸货物。

看到“新华”吊机的好处,南京、扬州等地的商人纷纷跟进,都装了这玩意。用过的人无不称好,可就是很难仿制成功。

没有“新华”的钢珠轴承,滑轮便转不利索。不过如今轴承也是可以在“新华”采购到,虽然价钱贵些,用处却极广。

抓着暖手炉,马百户从船上下来,随处乱走。一辆运货的四轮马车从他面前经过,车上拉则两个转运箱。

瞧瞧箱子,再瞧瞧马车,更瞧瞧马车跑过的路面,马百户脑子里被激发了前所未有的想象。他仿佛看到一座城镇像竹笋似的从地面长出来,每天拔高,日新月异。

路是新修的,马车是新造的,箱子是新设计的,一切都是新的。七月夏粮收割后,类似的建设就在大搞。

干活的苦力从四方云集,反贼手里从来不缺人。

南京诸公却只坐而空谈,一天又一天,什么也没谈成。

“新华反贼不是小势力了。”

马百户看吴淞口的工地,粗略估算只此处就可以给反贼提供上千精兵。

若是考虑到松江府的两百万人口,哪怕男丁中二十抽一,也能拉出五万大军。还都是吃饱喝足,兵甲齐整,铁了心跟反贼走的贼兵。

“九边总兵执掌一方,治下几十万百姓,号令数万大军,可手下真正能打的也就千把人。区区反贼,年许时间已然可敌一国。

朝廷若要来剿,必定要加派百万饷银,从全国调兵,或许才能成功。可如若不成,江南必丢,京城老爷也得喝西北风去。”

心里发了点牢骚,马百户又忽而失笑。反贼有如此局面,他就出力不少。南京诸公更是公然资敌。

比如反贼的铁器冠绝天下,不仅寻常刀剑甲胄俱是精品,更有滑轮轴承之物闻所未闻。可反贼缺铁,其所有生铁都是南京供给的。

反贼缺棉,江南棉农蜂拥而至;反贼缺盐,扬州盐商双手奉上;反贼缺木头,连通州的商人都在帮忙。

反贼发行的钱币明明缺斤少两,可它的币值就是坚挺。现在去南京秦淮河畔喝花酒,就连妓家都嫌弃单纯银两用着太麻烦,不如新华银元精美易辨。

这叫人如何说理?

天下何人不通贼!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