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这世界危在旦夕为什么被禁 > 第三十章 1910的困境(第3页)

第三十章 1910的困境(第3页)

但两千多号人其实根本不够用,平均部门算下就百来号。尤其是工业门类多,什么钢铁、化工、造船、航空、核能。每个分支的人手只有个位数。

对此没啥特别办法,只能追求全能型的多面手,一个人当十个用。此外有个好消息,玛莎的血清也可以给大家当十全大补丸,供应量加倍。

返回2021年的第三天,团队成员就被陆陆续续通知去打针。

刘富阳卷起袖子,将胳膊放在医疗室的台面上。戴口罩的中年护士从医用冰箱里取出血清,抽入注射器后,又轻轻拍打刘富阳的胳膊,让血管更明显些。

血清注射到静脉,很快流遍全身,刘富阳在几分钟内就感到有一股澎湃的力量在四肢奔涌,头脑也变得非常灵动,思维敏锐。

“这东西真好用,让我像超人似的,工作效率特别高。”

“是啊,不可替代的药品。没谁不喜欢。”

刘富阳跟护士随口笑谈几句。旁边的富尔曼大为惊讶,低声对护士问道:“你确定注射的不是可卡因之类的玩意?”

中年护士是有二十多年岗位经验的优秀医护人员。她摇摇头,很确定的说道:“不用怀疑,这绝不是毒品,没有生理成瘾性。”

富尔曼的手脚有点哆嗦,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年老体衰带来的机能退化。他也伸出胳膊,豪气道:

“如果这种血清能让我年轻三十岁,我将是最好的外科医生,四十多年做过两千多床手术呢,绝对技艺精湛。”

中年护士对这个数字比较敏感,微微抬头瞧了眼富尔曼,确认的问道:“四十多年做了两千多床手术?”

“当然。”富尔曼得意的笑,就等护士来夸自己。

没想到中年护士却摇摇头,“一般吧,我们国内很多外科医生每年手术量在一百床以上。折算下来,四十年能做五千床手术。”

富尔曼听得呆住,“五千床?一个人?岂不是每两天就要做一床手术?这太容易疲劳了。”

中年护士只“嗯”了声,再看富尔曼一把年纪,降低语调道:“两千床也不错了。您算得是经验丰富。”

老头有点不开心。

刘富阳瞧了眼远道而来的“国际主义战士”,没怎么多言语。在医务室休息观察半小时后,他急匆匆返回自己的办公室,一堆工作要忙呢。

前次去明末,“圣光”团队心里没底,但要解决的技术难题相对低级。

1910年距离明末跨越了近三百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末期,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起步。工业门类无论深度还是难度都提升好几个数量级,任务非常重。

现在团队人手不足,有人研究刀具还要兼任热处理,有人负责发电,自然就把供电输电也一起包揽。

刘富阳原本是做机械加工的,他被细分到小型民用车辆的设计和制造。

可车辆本身就五花八门,涉及面极广,小型民用车辆也门类繁多。任何一种都足以耗费技术人员毕生心血。

在办公室坐下,刘富阳桌面上是十几本不同种类的技术和工艺手册,每一本都像是砖头。这些手册就是过去几百年工业发展的结晶,每一条背后都是智慧和血泪凝结。

背下这些手册是不可能的,刘富阳只能说尽可能的熟悉它们,并编制一份二十世纪初工业标准,检索集团内部是否有相应的部门。

由于周青峰自带“国族天赋-种田”,“圣光”团队的优势就是把集团内的企业顺利带到1910年去。

原本“圣光”就拥有非常庞杂的部门和生产线,现在更是要把所有工业门类全部囊括进来。从最简单的造纸炼铁,到高精尖的核能航天,一个不落。

但团队并没把人员编制朝技术方面倾斜,两千多追随者中,三分之二是管理人员。萧金浪提出一个论断——1910年的中国最缺的并不是技术,而是社会改造。

只要能将当时的四亿人口高效整合,技术上差点都可以接受。但如果国家分裂乃至陷于内斗内耗,技术优势也会被抵消。

这点其实是团队内部共识,明末之行便是明证。

哪怕新华军没有火枪火炮,靠刀斧也能把当时的对手杀的屁滚尿流,原因在于解放民众思想,能把人力物力的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

比团队人数,“圣光”依旧是几家大势力中垫底。

但团队中每个成员都确信,自己有别家无法企及的社会管理能力,社会主义一定能把国家的人口红利化作人口优势,乃至胜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