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建于1873年的文艺复兴式2层砖木结构建筑,占地近四万平米。外观朴素,建造考究。临江一侧有近三公顷的宽大草坪,绿草茵茵,参天大树环抱四周。
周青峰正在此地接见几名欧洲被选者。有些文件必须有他这个“圣光”头领来签署,萧金浪都无权。
在原英国驻沪领事的办公室内,周青峰挥挥手让客人随意些。他则跟蔡学斌一起校对手头的合作文本,主要是价值几千万英镑的贷款。
这年月,一艘“无畏”级战列舰才178万英镑的造价。超过五千万英镑的贷款足以给中国打造一支超豪华的海军。
当然了,这笔贷款并不是一次性支付,要分好几年。这些钱也不是来自一家,而是来自欧洲被选者私下的金融联合体。
这帮老欧洲别的没有,就是钱多。
来自比利时的孔帕尼先生站在窗口,随意的望着窗外英国人打造的花园,意有所指的说道:“日不落帝国真享受。”
在一个贫穷落后犹如难民营的国度建造一座舒适享受的庄园,这是近代欧洲殖民者的特权。
确切说是英国人的特权。
这座华丽建筑的建材、内饰、家具、管材全部来自英国。只有全球帝国才能在十九世纪拥有这份奢华。
周青峰确认文本无误,抬手在合同尾页签上自己的名字,并且用自己的时空戒指当合同的骑缝章,盖了上去。
合同生效,受扭曲时空确认。这也是某种特权,有充分的利益保障,比国家合同更有效。
孔帕尼先生接过合同,大笑道:“周先生,非常感谢您,希望我们在这个重启的时代能充分互惠互利。”
“这是双赢。”周青峰破例喝点酒,庆祝一下。“欧洲的资金需要寻找足够高的盈利点。中国也正缺资金,愿意和朋友共享发展成果。”
现场众人哈哈大笑,非常满意彼此的合作。
“欧洲意志”被周青峰拆散后,法德两国各搞各的。但欧洲又不止这两个国家,还有不少国家的被选者选择独自发展。
但一战的阴云是所有欧洲被选者无法避开的梦魇。德国希望能借助中国强化自己的国力,其他国家被选者也不愿意整个欧洲被战争毁灭。
应对的办法很简单,要么尽可能避免或推迟战争,要么把自家财产转移。转移的目的地有两个,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
按理说,美国的条件更好,更容易吸纳欧洲资本。
但也正因为美国条件好,其本身并不缺资本——美国佬自己都在想办法搞“门户开放”,要对外投资呢。
现在的美国财团个比个的野蛮,侵吞资产可一点不手软。
此外,同为势力头领,马可世不可能为几千万英镑就跑出来亲自接待欧洲被选者,并且给与一大堆优惠条件。
比如规定一半以上贷款必须购买欧洲产品。
但周青峰就可以,他除了在金融领域限制外资进入,在制造业领域非常开放。只要合法合规,外资都可以来。
后世经验表明,“以市场换技术”这条路走不通,只会培养“联想”一类的买办。况且现在中国不缺技术,就缺将技术变现的人才和资金。
比利时虽然国家不大,但其工业还是非常不错的,在钢铁和化工领域非常有优势。国内正在大规模扩产建厂,需要大量技术工人和工程师,正好可以从欧洲聘用。
毕竟……大家都不喜欢大不列颠这根搅屎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