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时间是上午11点。
在鞍山南面的两处防守阵地外,日军的旅顺重炮团的河本大佐眼睛发红。他手里又多了六门从海州赶来的三八式榴弹炮以及足够多的弹药。
为了运这些笨拙的重装备,“南满铁道会所”的日本人可算是铆足了劲,被到处乱窜的国防军侦察兵搞得焦头烂额,付出不小的代价。
“三八式”榴弹炮的弹丸初速也不到三百米每秒。炮口初速低,射程就不可能远,弹道弯曲,精度自然差。
为了协调指挥,提高炮击精度,十二门“三八式重炮”一字排开进行布置。它们构成的炮群被给予重望,却没能敲开国防军的防御阵地。
两个月前,防守鞍山的“101”团就在挖工事,现在硬邦邦的冻土成了最好的掩体。
躲在工事内的国防军只留少量观察哨在外面,主力全在防炮洞里——好些士兵一开始被猛烈炮击吓的屁滚尿流,但时间长了也就听个响。
防炮洞的冻土足有两米厚,像钢铁一般坚固。
大冷天的,十二门三八式榴弹炮从早上开始已经轰了上千发炮弹。日军炮兵光炮弹就搬运了四十吨,一个个累的快虚脱。
河本大佐额头青筋直跳,在望远镜里看了又看,看也没啥特别的好办法。对面的中国军队总在工事里变换火力点,十二门榴弹炮压制不住。
怎么办?
要么调来更多的火炮,要么只能抵近射击。
河本咬咬牙,跟警备队的步兵指挥官商量,停止炮击两小时,把炮击阵地前移一公里。
可不等警备队协调好,炮兵观察哨急急打来战地电话,惊慌失措的喊道:“大佐,我们右翼发现中国人的卡车,数量很多。”
卡车?
河本的心脏立马跳到嗓子眼,他手里的望远镜转向右翼,果然在大概两公里外看到移动的车辆。
这些卡车来的毫无预兆,负责侧翼掩护的铁道警备队被其搭载的机枪火力打的抱头鼠窜,远远看着就知道他们正快速后退。
在远处的村落里,早上观战的老百姓不但没减少,反而越来越多。好些人大冬天的无事可做,拢着袖子看戏似的瞧了老半天,不但不腻还津津有味。
这大戏从昨晚开始,演到现在迎来高潮。
挨打的国防军突然杀出来一支奇兵。十几辆装甲卡车领头,带着几百号步兵展开散兵线,随后是几十辆卡车沿着土路出现在日军重炮阵地的右翼。
所有卡车停稳后,炮组成员放下驻锄,开始拉电话线。搭载的炮兵军官带着参谋进行测距定位,按照圆形炮兵计算盘给出炮击诸元。
“好像是咱们的人马,对吧?”
“咋来这么些辆车呢?”
“车上是啥东西?”
“那些是炮,全部是炮!”
老百姓隔着两三百米,肉眼只能看个大概。
河本爬到一堆弹药箱上,举着望远镜反而看的真切。卡车上放下驻锄的动作让他如坠冰窟,“是中国军队的机动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