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斯顿男爵的电报送到时,查尔斯一世正在白金汉宫的金色画廊内欣赏《亚历山德拉皇后像》。
画像中的皇后穿白色丝绸薄纱,雍容华贵的坐在卧室内。她是普鲁士公主,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妻子,德皇威廉一世的妹妹,某种意义上也是英国皇室的亲戚。
侍从将电报送来时,查尔斯一世只扫了眼,就任由报文在指尖滑落,示意将这种无意义的东西丢进垃圾桶。
巴克斯顿男爵事后受到的回电是宫廷侍从拟写的,根本不是国王的原意——对于臣子的爱国之情,查尔斯一世懒得搭理。
若是可以,中英早就开战了。
隔了那么长时间没打起来只因为一件事,大英对现在的中国有些没奈何。
沙俄为什么被称作“欧洲压路机”?因为它有超过一亿人口,可以动员其中数百万灰色牲口从贫穷的东欧涌向繁华的西欧。
中国呢?
通过社会和土地改革,中央政府掌握前所未有的力量,在1915年调动了三百多万公务人员进行了第一次人口和国土普查,确定全国人口为4·6亿。
这比预想的还多,且还在快速增长。
通过数年努力,交通部给全国百分之八十的县修了路。哪怕是条土路,好歹也是用压路机碾过的路,不会因为下雨就随便垮。
不通公路的地方,干脆通飞机。五六百米的土质跑道也不难。
卫生部在乡镇一级设立基层卫生所,给老百姓送去药物和医疗服务,并且强制要求产妇到公立医院分娩。
在1910年前,中国婴儿死亡率高达可怕的千分之两百。也就是说五分之一的新生儿会在一岁前死去。产妇死亡率是千分之十五。
这其中感染性疾病、营养不良、人为溺亡是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圣光”对这种情况绝对不能忍受。
疫苗接种,提高婚龄育龄,改革农业生产,强制医院分娩,多种手段实施下。
到1915年,大城市的婴儿死亡率降低到千分之五十,偏远地区也降低到千分之一百,并将继续降低。
同样的,成年人的寿命也在快速提升。过去某些小病小灾就能夺走家庭主要劳动力的生命,现在好歹避免了。
今后二十年,中国人均寿命肯定要大幅提升,人口也将跟着粮食产量的提升而暴涨。
国务院为此发出警示——以现在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中国未来每年人口净增将超千万,十年后净增峰值将达到两千万。
现在世界第一强国大不列颠才四千五百多万人口。
每年多一两千万张要吃要喝的嘴,这管理难度是传奇级。“圣光”团队头大如斗,唯一的办法就是拼命工业化。
对当前四亿六千万人口来说,改变命运的最简单办法就是参军。参军不但能吃饱肚子,还能有医疗保障,更能学习文化知识,获得阶层跃升。
每年的参军名额都是要抢的。
1910年,国防军连操控北洋留下的六个师都难,到1911年就扩军到36个师。到1912年,36个师全部编成两万四千人的甲等部队,并在1914年完成摩托化。
但扩军步伐并未停下。
到1915年,国防部又编成72个一万两千人规模的摩托化乙等师,并着手建立武装警察部队。
1917年底,全国武装力量总人数将超过两百四十万。可扩军的步伐不但没停下,反而因为国力不断提升在加快。
国内在兴修水利,大搞机械化农田建设,像河南河北山东等农业大省不再需要那么多农业人口。
几百万青壮从田间地头被释放出来,要从农村到城市找活干。老兵退伍后也不愿回家继续“面朝黄土,背朝天”。
于是国家有组织的向海外移民——马普托现在才五千多中国人,中央恨不能直接塞五百万过去。
非洲太远不好塞,东南亚总好塞吧。
每年坐船去印尼就超过六十万。去缅甸,去越南、去泰国就更方便了。至于当地土著怎么办?
要学习跟先进文明融合嘛。
反正这年头又没那么多吃饱了撑的NGO,更没有瑞典小姑娘跑出来喊“howdareyou”。
查尔斯一世不清楚中国向东南亚移民的具体数字,只能估算这个数字不会少于每年两百万。他倒是清楚中国的铁道兵,工程兵,建设兵团,警察队伍陆续扩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