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这世界危在旦夕为什么被禁 > 第七章 俄国困境(第2页)

第七章 俄国困境(第2页)

谈的越多,列宁等人越是感到世界局势复杂以及资产阶级的强大。

俄共“布”的受训军官在德国专修了国际军事科学的发展,必然提到近些年因为冶金机械电力化工等技术不断获得突破,武器装备和战略战术发生天翻地覆的变革。

哪怕是尚未彻底消除农奴制的沙俄,普大帝的“神圣联盟”也推动了技术革命,极大强化了官僚和资产阶级的势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和管理岗位,哪怕社会底层也有了松口气获得阶层跃升的机会。

生产力在进步,军队、工人、农民的生活得到改善。粮食多了,钢铁多了,煤炭多了,社会商品数量提升十几倍,商业流通变得更频繁。

上位者更加富有更加强大,他们手指缝里漏出一点就让底层感恩戴德。近一两年,俄国上下阶层的矛盾有缓解趋势。

在沙皇尼古拉二世看来,自己更受国民爱戴,国库收入增加了几倍,官僚贪腐似乎减少,运作效率更高,军队也更强大。

就连傲慢狂妄的沙俄官僚也放松了一贯的高压政策,变得更加宽容,愿意接受来自底层的批评,并且时不时的抓几个民愤极大的贪官,展现自己的正义和统治合法性。

官僚和资产阶级靠拢,一切都在变得更美好。

列宁近些年在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时也时常困惑,直到他去年遇刺受伤不得不前往德国接受医治。他看到的是另一个发展更加迅速的国家。

德皇引以为傲的装甲部队并没让列宁感到什么震惊,反倒是330千伏高压输变电网给他带来巨大震撼。

唯物主义者必须思考这张电网将引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何等变化。

按巴泽尔一世的说法,只需要七八张高压电网就足以覆盖德国,工厂能生产更多物美价廉的商品,每个德国人都可以因此受益。

宏观上,近年德国经济增速虽然不像中国似的以百分之二十起跳,但百分之十总是有的。“德意志”被选者也注重改变社会分配,避免大资本对底层过度吸血。

现在德国老百姓对德皇的爱戴快到狂热程度,任何外部势力都难以撼动。普通人只要过得下去,谁也不愿冒着杀头风险去造反。

这种社会变化让搞资产阶级改良的俄共“孟什维克”势力大涨,连带沙俄国内其他政治团体也欢呼般围拢在尼古拉二世身边唱赞歌。

俄军拿到更多薪水,本就不足的革命意愿也在瓦解,俄共“布”暴乱成功的可能性在降低。

列宁坐不住了,他必须回去,挽救自己创立的党,挽救革命事业。

因为没有组织的工人很容易被掌握先进生产力的资产阶级用小恩小惠腐蚀拉拢,无法成为有战斗力的工人阶级。

俄共“布”必须在官僚和资产阶级彻底联合之前,阻止其掌握压倒性优势,尽快发动起义,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否则沙皇的执政只会越来越巩固。

当火车奔驰,列宁在自己的软卧包厢内陷入沉思。中国的现状告诉他,无产阶级确实可以当家做主。但执政后如何应对纷乱的国际局势?

俄共“布”高层必须承认自己没这方面的经验。

当列宁为革命事业而忧心,作为他对手的普大帝则在圣彼得堡的市政厅内咆哮大骂,“那些贪污犯能不能别这么明目张胆?连做个假账都不会吗?”

因为推动工业建设和社会改革,普大帝深受尼古拉二世信赖,目前职位是内务大臣兼圣彼得堡首都市长。

在富丽堂皇的市政厅内,几名负责审计的官员瑟瑟发抖,生怕自己下一秒就被弗拉基米尔阁下送进监狱。可他们真的有苦难言,因为账目上的漏洞大到无法遮掩。

1916年,圣彼得堡的冬天特别寒冷。铁路部门上报说因为低温有超过两千部蒸汽火车头被冻坏,铁路运力随之暴跌。

这使粮食和燃料运往城市变得更加困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