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绳岛,那霸海军基地。
清晨的薄雾中,两万七千多吨的“金刚”号战巡从海面浮现,修长的舰体犹如一柄利刃,劈开波涛,将海天间裁成两半。
指挥“金刚”号的吉冈范策大佐站在舰桥的舷窗外,任由咸腥的海风吹面,希冀带走自己满身疲惫和一脸憔悴。
那霸距离中国大陆六百多公里,正好在目前中国海空军战机的作战半径边缘。日军战舰在这里还算安全。
港口码头上停着几十艘大小不同的舰船。有的在补给,有的在维护。有的倾斜歪倒,靠岸上电力驱动水泵拼命抽水。
倾斜抽水的是“高雄丸”,一艘前两年才建造的高速运输舰,排水量上万吨,由神奈川的浦贺船厂建造。
这是美国援助技术设备制造的日本首批万吨客货轮,下水后就被日本海军当做宝贝。由于它船速高,容易躲避中国岸基航空兵,专门用于给驻台日军供应补给。
结果上个月向台湾东面的花莲港运人员物资时,“高雄丸”明明有三艘驱逐舰保护,却在宫古海域吃了两枚533毫米口径的鱼雷。
事后推断是被执行封锁任务的中国潜艇给盯上了。
万吨客货轮属于薄皮大馅,两发鱼雷几乎让“高雄丸”当场送命。船上运载的一千多日军士兵连台湾的海岸都没看到就死了大半。
运输任务失败,“高雄丸”返回冲绳。船体倾斜七度,船内进水两千多吨,靠向另一侧注水才勉强维持平衡。
那霸基地拼命抢救这艘海军的宝贝,封堵缺口后抽水。据基地的水兵说,中鱼雷的船舱被炸的稀巴烂,七八个舱室里全是被泡肿的尸体。
在“高雄丸”艰难返航的途中,这些尸体从船舷缺口飘出,变成非常显眼的海上轨迹,浮浮沉沉,入了鱼虾之口。
这艘运输船命大,回港后才发现它其实中了三发鱼雷,还有一发插在船体后方,引信故障没爆炸——如果爆了得话,它当场就得沉没。
吉冈大佐看到“高雄丸”时,这艘船即将扶正,由驱逐舰护送返回本土进行修理——其受伤后速度降到八节,回家之路注定极其凶险。
“金刚”号靠岸,舰上水兵向岸上抛缆绳,基地人员接通舷梯,将电缆和油水管道通到舰体,进行补给。
舷梯稳住,一串串担架从舰上抬下。有的担架上是哼哼唧唧的重伤员,有的则干脆盖了透血的白布。轻伤的裹着头脸,自己一步一步的挪。
基地人员看清舰体,无不大惊。
“金刚”号作为战巡,水线装甲厚达203毫米,一般舰炮是打不穿的。可舰体上层结构却不是都有装甲保护,比如十八座三联装25毫米速射机炮和大量机枪。
现在船舷左侧的救生艇、速射炮、锅炉烟囱等位置布满密密麻麻的弹孔,仿佛被几百架飞机扫射过似的。
“发生了什么?”基地人员询问抬担架的舰上水兵。
水兵们蔫头耷脑的,大多不想说话。偶尔有人开口也只说本次破袭任务遇到了大量中国岸基战机,靠“凤翔”号航母的全力死保才脱身。
过了半天,更详细的消息才传开。
“金刚”号和“凤翔”号带了七八条巡洋舰和驱逐舰执行中国沿海破袭作战。可目前中国沿海有价值的大城市就只有广州、上海、天津,全都严密防守。
陆基战机天生就比海基战机更强,还有大航程的水上飞机和轰炸机巡逻。日军破袭经常撞上铁板,碰的头破血流。
过去破袭舰队靠大量防空炮阻止陆基战斗机和鱼雷机靠近,可这次“金刚”号遇到携带航空火箭弹的战斗机。
“‘暴支’战斗机大概在一千米外发射会飞行的炮弹,命中率非常高,对我舰防空火力造成极大杀伤。”
“左弦六座机炮,十四挺防空机枪被摧毁。通讯桅杆断折,人员死伤上百。”
“当我舰防空出现缺口时,‘暴支’鱼雷机便前来投雷。为掩护我舰,水机母舰‘若宫’号和两艘‘江风’级驱逐舰相继中雷并沉没。”
“为保护我舰撤退,‘凤翔’号派出两个飞行中队进行支援,昨日天黑前侥幸脱离接触。目前‘凤翔’号继续在东海游弋,我舰返回那霸修整。”
吉冈大佐给日本海军省发电报,讲述本次作战经过。那霸基地内随即传开中国战机装备新武器的言论,无人不为之忧心。
中日之间的战争状态已经持续五六年。开战时,日本满以为自己靠海军封锁也能让中国屈服,没想到对手越打越强。
“金刚”级和“凤翔”级尚未服役时,日本海军舰队就不敢轻易靠近中国海岸线,也不敢随便拦截欧美商船,搞得封锁完全无效。
好不容易等一票快速战舰服役,寺内正毅等军部大佬还没松口气,对面的空军都快能轰炸日本本土了。
明眼人都知道日本耗不下去。前两年军部就试图找机会跟中国停战,开始还想讹点军费赔偿,后来也不指望赔偿了,别再处于战争状态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