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父王母后都放弃了,所有人都放弃了,她也不会放弃。
李贞淑的嫁妆从十岁开始准备,在王宫的库房里放了九年,当初王后是按照两个女儿的份例准备的,可以说非常丰厚。
本来不用再准备,可一想到女儿要远嫁,还是嫁去满清那种虎狼窝,王后便命人又添了几车。
战事顺利,盟约签订也很顺利。
这一仗打完,彻底将朝鲜打服,也彻底将朝鲜国王对南边的最后一点指望打没了。谈判几乎是一边倒,皇太极说什么,朝鲜国王都没有异议。
直到说起质子。
按照当时的惯例,两国交战,战败的那一方不但要割地赔款,还要送一个王子去他国为人质,称为质子。
商量质子的时候,皇太极十分给面子,没选昭显世子,而是选了朝鲜国王最小的儿子凤林大君。
谁知朝鲜国王却觉得,昭显世子为人持重,更适合去盛京为质。
朝鲜国王的大义灭亲直接把皇太极给整懵了,清朝这边的官员也有点懵,朝鲜那边倒还算淡定。
毕竟王上更偏爱小儿子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也不怪王上偏心,凤林大君不管是容貌还是性情都紧随王上,能力和手腕比昭显世子强了不是一点半点。
如果凤林大君早出生几年,恐怕就没有昭显世子什么事了。
关于王上欲废掉昭显世子改立凤林大君的传闻,从凤林大君刚成年的时候就开始传,这两年更是甚嚣尘上。
所以王上提出让昭显世子去盛京为质,也算常规操作。
昭显世子闻言脸上没有任何惊讶的表情,倒是凤林大君主动站出来请王上收回成命,说他愿意代替昭显世子到盛京做客。
昭显世子平静无波的脸上闪过诧异,不由拿眼看向凤林大君,心说他这个王弟怎么忽然良心发现了?
眼前这一幕兄友弟恭,让皇太极感触颇深,仿佛看见了他和多尔衮。
想着看了多尔衮一眼,多尔衮缓慢回神,以为皇太极要他表态,于是淡声开口:“皇上,臣以为昭显世子最合适。”
昭显世子:?
凤林大君:!
作者有话说:
凤林大君:我要去盛京!让我去!
多尔衮:你做梦!
作者:下一章战争结束,回到盛京哈~
第73章嫁祸
既然朝鲜国王和多尔衮都这样说,皇太极只好勉为其难拍板,带昭显世子回盛京学习生活。
朝鲜国王把世子都让出来了,皇太极也不好在其他条件上狮子大开口。再加上还有联姻,就算不给朝鲜国王面子,也要给多尔衮面子,于是提出的条件还算合理,双方都很满意。
就在清军开拔的前一天晚上,凤林大君把事先准备好的那两个美貌歌姬扮成侍女,想办法塞进了李贞淑陪嫁的队伍?????里,跟去了盛京。
盛京那边,自从多尔衮出征,明玉总感觉王府太大,住的人太少,冷冷清清没有家的感觉。
可能是怀孕的时候激素作祟,明玉在某一天忽然怀念起原来住过的贝勒府,于是心血来潮搬了回去。
这座贝勒府在王府刚建成的时候,并没被朝廷收回分给其他王公贝勒,而是由多尔衮牵线,以极低的价格转卖给了明玉。
宅子还是原来的宅子,只不过已经不是贝勒府,也不再属于多尔衮,是明玉一个人的产业。
搬回去那天,明玉想了想,决定住在山水院。
一来后院保留了一个暖棚,种出来的菜果只供给这里和王府,算是明玉给自己留的一片试验田。
暖棚烧炭,空气不好,不如前院空气清新。
二来山水院位置好,隔壁就是书房,离账房也不远,明玉想去哪里都方便。
三来她喜欢山水院里的布置,朴素极简,从她第一次踏入山水院就喜欢上了。
不得不说,多尔衮的个人品味还是极好的,非常合她胃口。
冬天农闲,只有山庄里的暖棚还在运转,山庄都有庄头负责,吉兰每天的工作就是巡视抽查,处理一些日常问题,比之前清闲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