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公示了购买时的契书。
那可是二十万两白银啊!
二十万两!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说的就是多尔衮,上来就整二十万两,让他们怎么跟!
首辅私下找到多尔衮,话里话外的意思是用枪。炮折现银是不是有点不合理,枪。炮本来就是朝廷的。
多尔衮觉得没问题,说其他人也可以捐枪。炮,他求之不得。
不过枪。炮质量必须跟他捐的对标,差一点都不行。
谁不知道两白旗的枪。炮是从皮岛互市买来的,所有枪。炮都是欧洲最先进的火器,有银子都买不到。
让他们上哪儿淘换去。
实物无法对标,只能忍痛掏银子。
那么问题来了,摄政王带头捐二十万两,他们捐多少合适?
东林群贤聚在一起开了个会,会议直到深夜才结束,众人达成共识,要银子没有要命一条。
哭穷他们是专业的。
话是这样说,多尔衮到底不是崇祯,就算是哭穷也得多捐一点,给足摄政王面子。
于是一顿操作猛如虎,回头一看……多尔衮脸比崇祯大,崇祯搞募捐,捐上来不到二十万两银子,多尔衮搞募捐,到了。
整整二十万两,连个零头都没有。
多尔衮回家让明玉猜,明玉只猜了一回便猜到了。
二十万两已经是东林群贤捐款的上限了,大罗神仙搞募捐也超不过这个数。
“摄政王好大面子,比崇祯皇帝多出好几千两呢。”明玉由衷感叹。
多尔衮觉得明玉还是不会说话的时候更可爱,呜呜地像小狗一样。
明玉让多尔衮别灰心:“东林群贤很有钱,非常有钱。我让魏循估算过,不必让他们掏空家底,也能捐上来这个数。”
说完用手比了一个七。
多尔衮眯了眯眼:“七百万两?”
据他所知,明朝最后几年国库年收入也不过两百多万,跟大清差不多,而明朝的疆土面积却是当时大清的三倍不止。
说藏富于官,多尔衮完全相信,不然不可能只有这么一点点。
七百万两相当于明朝国库将近三年的收入,多尔衮觉得很靠谱。
明玉却摇了摇头:“七千万两。”
多尔衮不信:“魏循是怎么估算的?”
这个还真不是魏循估算的,而是明玉穿越前在网上查资料的时候看到的。
别说多尔衮不信,当时明玉也不敢相信,又搜索了好几遍,不管是什么渠道披露的信息,都是这个数。
七千万两啊!
关键时刻把魏循推出来,几乎成了明玉的本能,小事可能多尔衮不在乎,这么大的事他肯定会去找魏循求证。
到时候一准儿露馅。
还好多尔衮猜出她不是博尔济吉特·明玉,明玉接下来再说什么,当不至于吓到他:“我不是你们这个时代的人,我们那个时代记载了这段历史,七千万两都是保守数字。”
毕竟被李自成打土豪分田地拿走了七千万两,等多尔衮打跑了李自成,东林群贤还能拿出银子来孝敬多尔衮。
多尔衮对明玉的来历早有猜测,却并不想深究,只在心里把明玉当成先知对待。
明玉敢说,多尔衮就敢信。
于是东林群贤捐款之后装穷,多尔衮假装过意不去,在皇宫设宴请看起来最穷的两个人喝酒,同时派兵抄家。
只抄银票,现银不要,古董字画不要,金银珠宝不要。
一天下来,共抄出银票五百余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