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连忙谦逊道:“叔,那都是机缘巧合,当不得真。
主要是领导和同事们抬爱。”
杜文松摆了摆手,似乎不愿在这些表面话题上多纠缠,话锋陡然一转,语气也变得严肃了几分:“好了,不跟你绕圈子了。
在我面前,说说你的真实看法。
你觉得,你大姑父这人,怎么样?”
这个问题极其敏感,评价自己的直接领导,而且还是亲戚。
黄政沉吟了片刻,在杜文松“大胆说”
的目光鼓励下,他才字斟句酌地开口:“大姑父……做事风格比较稳健,考虑问题周全。
只是……就东平目前的情况来看,或许……还需要更强的推动力才能打开新局面。”
他用了“稳健”
和“推动力”
这样相对中性的词。
杜文松听完,不置可否,只是淡淡道:“稳,不一定是好事,尤其是在需要破局的时候。
发展,才是硬道理。”
他拿起茶杯喝了一口,继续说道,“你写的那份《推动东平经济改革措施的初步思考》,我看了。
老爷子,也看了。”
黄政心中一震,那份材料是他结合东平实际和石泉门工业园区的经验整理一些思路,只给了有关的几个人看过框架,并未正式提交,郑省长也是借郑思思的手传递的,没想到杜文松不仅知道,连杜老爷子都过目了。
杜文松看着他,语气平和却重若千钧:“写得很好,有想法,有魄力,切中要害。”
黄政知道这个时候自己绝不能插话,更不能流露出得意,只是更加专注地聆听。
“所以,”
杜文松放下茶杯,声音不高,却如惊雷在黄政耳边炸响,“昨天,老爷子把你大姑父叫过来,当面批评了他。”
书房里安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黄政屏住呼吸。
杜文松缓缓复述,语气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威压:“老爷子的原话是——‘缺了点打江山应有的魄力!
’”
这句话,如同重锤,敲打在黄政的心上。
他瞬间明白了许多东西,也感受到了杜家高层对东平局面,以及对郑家权省长工作状态的不满和期望。
杜文松的目光重新聚焦在黄政身上,变得更加锐利:“好了,现在讲讲你。”
黄政挺直了背脊。
“你很有冲劲,也很有想法,这是好事。”
杜文松语速放缓,但每个字都清晰无比,“但是,要记住你自己的位置和身份。
有些事情,不合你现在的身份出手,也不该由你直接去碰。
该上报就上报,该通过组织渠道解决的,就不要自己往前冲。
不要瞻前顾后,顾虑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