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作为一名在隆海土生土长、见证了太多黑暗与不公的干部,她内心深处何尝不渴望能来一位真正有魄力、有能力扭转乾坤,为隆海百姓带来希望和福祉的领导者?
前任李县长曾让她看到过一丝微光,但结果……想到这里,她心中一阵刺痛。
她明白,黄政此刻必然也对她充满警惕。
自己该如何把握这次看似寻常却至关重要的会面?如何才能既完成“任务”
,又能传递出自己真实的、渴望改变的信号?
就在她心绪纷乱之际,脑海中忽然灵光一闪,想起了自己那位当了一辈子历史老师的父亲书房里,那本被翻得起了毛边的《资治通鉴》。
她年轻时也曾好奇翻阅过,里面有一个关于“马援考察刘秀”
的故事,其核心内涵与今日她面临的困境,虽不尽相同,但在“选择明主、审时度势”
这一点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或许……这是一个绝佳的隐喻?就看这位年轻的黄县长,是否有足够的学识和智慧,能够理解这层深意了。
想到这里,陆小洁心中一定。
她端起茶杯,轻轻呷了一口,借此机会整理了一下思路,然后用手拂了拂额前的流海,用一种谈论工作的自然口吻开口道:
(“黄县长,向您汇报一下我今天调研了解到的一个情况。
我们隆海县啊,已经很多年没有出过考上清华北大的学子了,教育质量亟待提升。
今年一中有几个苗子还不错,特别是有一个文科生,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她语速平缓,目光坦诚地看着黄政。
“哦?怎么个深刻法?”
黄政配合地问道,手指间的香烟烟雾袅袅升起。
“我今天和教育局的同志去听课,发现这个学生,在紧张的备考冲刺阶段,课余时间竟然还在抱着《资治通鉴》这样的史书巨著在看,而且看得非常投入,还在一些他认为关键的地方做了标记划线。”
陆小洁描述着,注意着黄政的反应,“我一时好奇,就拿过来看了一眼他正在看的那一页,恰好是记载‘马援考察刘秀’的那一段典故。”
)
当“马援考察刘秀”
这六个字从陆小洁口中清晰吐出时,黄政夹着烟的手指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顿,原本略显散漫的眼神瞬间凝聚,如同黑暗中点燃的两簇火焰!
对于自幼熟读史书、将《资治通鉴》视为案头必备的黄政而言,这个典故他太熟悉了!
东汉初年,名将马援在当时群雄割据的混乱局面中,为了选择值得效忠的明主,亲自前往考察更始帝将领和当时势力尚弱的刘秀。
通过细致观察刘秀的胸襟气度、治国方略和对人才的态度,马援最终认定刘秀才是能成大事的“真龙天子”
,于是毅然投奔,并最终成为光武中兴的功臣之一。
陆小洁在这个时间点,用这样一个高中生看《资治通鉴》的由头,看似无意实则精准地抛出这个典故,其用意不言自明——
她是在借古喻今,试探他黄政,是否值得她像当年的马援选择刘秀那样,进行一场政治上的“投资”
和追随!
她是在问:你黄政,是那个能带领隆海走出困境、值得我陆小洁效力的“刘秀”
吗?
黄政心中豁然开朗,之前的种种猜测和警惕,在这一刻找到了答案。
他没有立刻点破,而是由着陆小洁的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