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侯书恒敲定最终名单并汇报给左小华后,黄政回到出租屋的住处,连日来紧绷的神经终于得以稍作放松。
隆海县这盘死棋,在他雷霆手段与精心布局下,总算初步活了过来。
这一晚,他罕见地睡了一个踏实觉,没有梦见勾心斗角,没有梦见刀光剑影。
接下来的几天,隆海县的政局仿佛进入了暴风雨后的平静期。
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系统仍在高速运转,忙着审讯、固定证据,处理“肖少”
利益集团遗留的庞大案件。
而黄政这位掀起风暴的核心人物,反倒清闲了下来。
他每天准时出现在办公室,主要工作变成了接待新上任的各乡镇、县直机关主要负责人。
这些干部,大多是那次特殊“竞聘会”
上脱颖而出,或是黄政与侯书恒商议后提拔起来的。
他们怀着几分敬畏、几分感激、更多的是昂扬的斗志,前来向黄政汇报工作思路,听取指示。
黄政并不过多干涉具体事务,只是把握大方向,强调纪律和发展,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空间。
他知道,一个健康的政治生态,不能只靠他一个人,必须让这些新提拔的干部尽快独当一面。
然而,与隆海县表面渐趋平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桂明市里却是另一番风起云涌。
那天晚上,左小华、陈淑桦、蒋文涛三人并未如原计划在隆海留宿,而是以“不便过多打扰隆海正常工作”
为由,连夜悄然返回了市里。
这一举动本身就透着不寻常。
回到市区的当夜,市纪委书记蒋文涛便亲自坐镇指挥,联合市公安局可靠力量,趁着夜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利益集团涉及市里的几名关键干部控制起来。
行动极其隐秘,直到第二天上午,一些单位才发现自己的领导“联系不上”
了。
这场清洗,如同无声的潮水,迅速在市一级层面蔓延开来。
也正是在这个敏感的时刻,左小华再一次接到了肖峰(肖少)的电话。
手机屏幕上跳动着那个让他心头一紧的名字,左小华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按下了接听键,语气尽量保持平稳,甚至带着一丝刻意营造的疲惫和嘈杂背景音:
“肖少啊,我正忙着呢,在隆海这边处理后续的烂摊子,到处是人,乱哄哄的。
你有事?”
他巧妙地用环境音掩饰,制造自己仍在隆海的假象。
电话那头,肖峰的声音带着明显的不耐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躁:
“左叔,事情到底怎么样了?廖强、卢鸥他们怎么还没放出来?这都几天了!
隆海那边到底谁在搞鬼?是不是那个新来的黄政?”
左小华心中冷笑,知道对方已经如热锅上的蚂蚁,但他不能透露半分,只能敷衍:
“还在讨论,情况比较复杂,这里说话不方便,人多耳杂。
过几天,等这边理顺了再说。
先这样,挂了。”
不等肖峰再追问,左小华直接挂断了电话,手心微微沁出冷汗。
他深知,蒋文涛在市里的行动恐怕瞒不了多久,一旦消息走漏,肖峰及其背后的势力很可能狗急跳墙。
自己必须尽快见到省委书记麦守疆,将情况和盘托出,寻求庇护和指示。
但黄政提出的那个条件——20亿资金支持——像一道门槛,横在他面前。
他立刻拨通了刚刚分开不久的市长陈淑桦的电话,语气急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