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京城。
正月十六,皇宫大内犹带元宵余庆。
各宫檐下彩灯高悬,汉白玉阶前尚余爆竹碎红,似胭脂点点,映着阳光。
乾清宫暖阁内,却另有一番肃穆气象。
阁中鎏金狻猊香炉吐着龙涎香,青烟袅袅,氤氲满室。
太上皇景宁帝与泰顺帝父子二人对坐蟠龙榻上,中间隔着一张紫檀案几。
案上陈设极是庄重:明黄诏纸平铺如练;朱砂御墨研于九龙端砚之中;一对和田玉镇纸温润如脂,似江山永固之兆;另有秘密立储诏书草稿一卷,墨迹初干。
景宁帝虽鬓发如霜,然双目炯炯,神光内敛,龙威犹存。
他略一沉吟,对泰顺帝道:“立储罢!”
三字出口,千钧之重!
景宁帝昔年曾废太子,至今思之,犹觉心悸;而泰顺帝亦曾亲历九子夺嫡之乱,血雨腥风,刻骨铭心。
父子心意相通——“太子”
二字,实乃心头一根毒刺。
故而商议既定,决意行秘密立储之法!
此刻,泰顺帝微微颔首,将袖口轻挽,取过紫毫御笔,在砚中轻蘸朱砂。
朱砂溶于水,如鲜血化开,触目惊心。
对着草稿,笔锋悬于诏纸之上,稍作停顿,忽而落纸如飞,字字力透纸背:
“太上皇帝圣谕暨皇帝敕命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祗承太上皇帝丕绪,御极临宇,夙夜兢业,惟以敬天法祖、安国宁民为念。
神器至重,储贰宜早定,以系人心,以固国本。
兹事体大,朕不敢专,特恭请太上皇帝圣裁。
太上皇帝功越百王,德隆万古,虽颐养天和,犹心系宗社。
太上皇帝睿鉴高远,洞烛几微,念兹国本,特颁圣谕于朕。
太上皇帝圣谕曰:‘朕观诸皇孙,袁历秉性仁孝,聪明天纵,器宇非凡,深肖朕躬,克承祖宗德业。
其言行举止,颇符朕心。
仰承天眷,俯察舆情,袁历乃膺承大宝之选。
皇帝其善体朕意,密定袁历为皇储,以副上天眷佑之隆,以慰朕心之期。
此谕!
’
朕跪聆太上皇帝圣训,感佩莫名,五内震惕。
太上皇帝圣明烛照,所鉴至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