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字。
这一笔一划,力透纸背,竟似要将那竹石的坚韧气节尽数倾注其中。
最后一笔收锋时,笔尖在纸上轻轻一顿,留下个如竹节般的墨痕。
第191章二圣评诗才
元春看得真切,不由真心赞道:“好诗!
真真道出了竹子的气节!”
说着以帕掩唇,眼中满是钦慕,“大爷的诗才又进益了,这般佳作,便是流传千古也不为奇!”
说着,元春亲自执起錾花茶壶,为姜念杯中添了热茶。
茶汤澄澈,映着窗口泄进来的日光,在青瓷盏中漾起一圈光晕。
姜念接过茶盏,见元春眼波流转,朱唇微启又合,显是欲言又止。
他心下了然,只静待她开口。
果然,元春凝视他片刻,终是忍不住问道:“方才那任侍卫与太监来家,不知有何贵干?”
话音虽轻,却掩不住其中关切。
姜念暗忖:“此事倒也不必相瞒,横竖她冰雪聪明,心中早有计较,不如顺其自然。”
于是搁下茶盏,他将实情道来:“圣上命我将平日所作诗词誊录呈览,他二人特来取稿。”
元春闻言,手中帕子不觉一紧,面上却强自镇定:“圣上为何如此?”
姜念浅啜一口香茗,淡然道:“或是意欲瞧一瞧我的诗词水平罢。”
语气平静,仿佛在说一件寻常事。
元春听罢,心中已掀起惊涛骇浪,暗想:“圣上那般性情,又日理万机,岂有闲心要看大爷的诗词?还特意派御前侍卫和太监来取?便是王公大臣,也未必有此殊荣……”
越想越是心惊,那“龙种”
的念头又不由冒出来了。
姜念见元春神色变幻,已知她心中所想,暗叹:“果然如此。
自她心中已种下我是龙种的疑窦,如今这事,又让她有此推测了。”
转念又想:“好在元春识大体,不会传扬这等事。”
……
……
却说任辟疆与葛瑞二人离了姜宅,快马加鞭,回到皇宫。
养心殿暖阁内,鎏金熏笼吐着龙涎香的青烟,泰顺帝正在批阅奏折,见二人回来,当即搁下了笔。
任辟疆双手呈上锦囊:“启禀圣上,姜念诗词在此。”
泰顺帝接过,指尖在黄绫上摩挲片刻,方道:“尔等且退下罢。”
待二人退出,这才解开锦囊,取出一迭诗词稿,但见稿上字迹清峻,墨色如新。
泰顺帝一首首细读,待读罢全部二十余首诗词,不禁眉头微扬,低声赞叹:“易儿不愧天纵奇材,诗词竟也如此了得!”
当下也不耽搁,亲自携着诗词稿往乾清宫去。
景宁帝正在乾清宫暖阁里,见泰顺帝来,笑问:“可是那袁易的诗词取来了?”
泰顺帝躬身道:“回父皇,儿臣已看过,特来呈阅。”
景宁帝接过诗词稿,却不急着看,先问道:“你既已看过,觉得如何?”
泰顺帝不假思索:“易儿在诗词上亦甚有才华。”
这话说得恳切,倒让景宁帝有些诧异:“哦?他的诗词竟也能得你这般评价,朕倒要好好瞧瞧了。”
泰顺帝也不告退,只在一旁坐了,静静候着。
暖阁内一时只闻纸页翻动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