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红楼帝业大结局是什么 > 第217章 诗意泛湖骤起变故(第3页)

第217章 诗意泛湖骤起变故(第3页)

忠顺亲王眯起眼睛,袁晳面露讶色,袁历则盯住姜念,戴权脸上浮现出意味深长的笑意——他们都知道姜念是泰顺帝民间私生子的传闻,且都认为此传闻多半是真的。

姜念恭声道:“臣才疏学浅,恐贻笑大方。”

说罢提笔濡墨,在纸上写下:“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

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景宁帝览诗,眼前豁然开朗。

但见前两句写到杨柳垂丝连接着远处荒芜的丘陵,红桥如雁齿般参差排列,俨然一幅天然图画;后两句更妙,将扬州比作南宋杭州的“销金锅儿”

,道尽此地奢华享乐,又暗含一丝讽喻;又以一个“瘦”

字,点出此湖较之杭州西湖的纤秀婉约风姿。

事实上,这首诗是姜念前世清代诗人汪沆的代表作,正因这首诗,前世的扬州保障湖才更名为瘦西湖,并以此名广为流传。

“好!

妙!”

景宁帝赞叹,“‘瘦西湖’三字乃点睛之笔!

朕看这保障湖之名俗气,从今往后,便更名为‘瘦西湖’罢!”

姜念连忙躬身:“太上皇过誉了,臣不过信手涂鸦罢了,岂敢因拙作而更名这保障湖!”

“不必过谦。”

景宁帝摆手,眼中满是赞赏,“此诗不事雕琢而意境全出,尤其是‘销金一锅子’五字,道尽扬州繁华背后的奢靡之气,颇有警世之意。”

袁历站在一旁,心中又窜出了寒意,只是这次的寒意悄悄卷向了姜念。

他自负诗才,今日却被姜念压了一头,太上皇对此诗的赞赏,远胜过对他此前四首诗的评价。

更可气的是,这姜念不过是个见不得光的野种罢了。

姜念忽觉一道目光如刺,转头正对上袁历阴鸷的眼神。

那眼神一闪即逝,袁历已换上一副笑脸。

……

……

蜀冈位于扬州西北,绵亘四十余里,以栖灵寺、平山堂为核心形成文化高地,欧阳修、苏轼等文人留有诗词遗迹,景宁帝也曾留下御笔。

画舫在蜀冈脚下靠岸,但见此冈虽不甚高,却因地处平原而显得突兀。

冈上松柏森森,烟雨中更添几分苍翠。

景宁帝登岸时,早已备好銮舆,他却摆手道:“朕要步行上山,也好活动筋骨。”

众人见劝不过,只得簇拥着圣驾,沿着青石板路蜿蜒而上。

石阶被雨水洗得发亮,两侧古木参天,时有鸟雀鸣叫其间。

行至半山,忽见一座古刹隐现于林木之间,黄墙黛瓦,飞檐翘角,正是栖灵寺。

栖灵寺,本名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而得名,一千多年来寺名多有变化,隋代曾称过栖灵寺。

及至大庆,因讳“大明”

二字,故称栖灵寺。

栖灵寺住持率众僧在山门外迎候,见圣驾至,忙合十行礼。

景宁帝先简单游览了一番栖灵寺,随即便来至平山堂。

平山堂位于栖灵寺西侧,宋仁宗庆历年间,时任扬州知府的欧阳修,筑建此堂。

凭栏远眺,扬州诸山尽收眼底,故得“平山”

之名。

平山堂成了专供士大夫、文人吟诗作赋的场所。

苏轼三过平山堂留下《西江月》等词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