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家这样的作派史家肯把闺女送来?”
皇帝好奇极了,这男女大防可不是说着玩的,史家就这么不在意自家姑娘的名声?
“不愿意怎么办,没办法啊。
这史大姑娘并不是两位侯爷的亲闺女,而是已故的保龄侯的遗腹子。
其母也在生下她之后不久也跟着去了,只留下她一个人孤女,在两个叔叔家轮流住着。
贾老太君更是在她很小的时候,就时常接她到荣国府,让她陪着贾宝玉玩闹,是以早就被贾老太君养的和两个叔叔离了心。
并且,她还时常说叔叔婶婶们苛待于她,待她不如贾老太君待她真心。
时常叫她做针线到半夜不得休息,吃穿用度皆不如贾家待她精细上心。
甚至在薛家上门投靠贾家,借住贾府之后。
她在与薛家女玩耍时,就因薛家女对她说了几句闺中体己的话儿。
便说出,这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无妨碍的。
这种大不孝的话来,说完这话她还红了眼睛。
可见她把这薛家女当了做亲姐姐,把家里的烦难尽情告诉了她。
由此可见她早就和两位侯爷离了心了。
要知道这史大姑娘可是有堂姐妹的,这话一出,可见她把与她同族的史家女置于何地了。
这些话传到了他人耳中,就变成了两位侯爷一个得到了其父的爵位,一个得了其父大部分的家产。
却还不善待孤女,甚至连已故大嫂的嫁妆也要霸占的话来。
这些流言在京中到处流传,自然也就影响到了史家儿女们的婚配。
好些快要谈好的亲事具都没了音讯,甚至有几家史家旁系的女子还被退了亲。
这些话当然也就传到了史家主子们的耳朵里,她的叔婶们自然是气得仰倒。
都到了这时候,自然是拘着她学女红学规矩,再也不敢让她轻易出门了。
可是她是不能出门,但她的丫鬟却可以出门。
每每如此,她的丫鬟就跑到贾老太君面前诉苦,说是两位侯夫人磋磨她家小姐。
贾老太君听了,就派人去史家以老姑奶奶长辈的名义斥责两位侯夫人不慈,并派人请两位侯爷过府听她说教。
这种事情发生的多了,史家也就放手不再管她了。”
“这背主的丫鬟怎么没被史家发落了,还让她几次三番的出府去搬救兵?”
皇帝很好奇,这两个侯府的夫人就是这样管家的。
手底下奴才们都阳奉阴违到了这地步,却还不发落了他们,主子们连一点威信都没有。
“这史家的主子们也想发落了这丫鬟,可惜这卖身契却不在他们手上,而是在贾老太君那里。
这丫鬟原是贾老太君见史大姑娘没有得用的丫鬟,而送给史大姑娘的。
但送的时候却没有把卖身契一道给史大姑娘。
是以这丫鬟的卖身契还是由史老太君收着。
这丫鬟自然算是贾家的仆人,史家也是拿她无可奈何。”
戴权也是对贾老太君钦佩不已,一个出嫁几十年的姑奶奶竟能拿掐住一门两候的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