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他召集了执掌四方部落联盟的四岳神官,向他们询问:
“四岳,朕在位已久,尔等之中谁能继承大位,安定万民?”
四岳闻言,皆是惶恐。
他们连连叩首:“我等德行浅薄,不足以安定万民。”
帝尧点了点头,又问:“既如此,那无论贵贱,在朝在野,尔等可有贤能之人推荐?”
四岳商议许久,一同答道:
“民间有一人,名为重华,或可当此大任。”
“重华?”帝尧问道。
“其人何如?”
四岳便将重华的身世与德行,一一道来。
重华,又名舜。
他生而重瞳,乃是圣人之相。
然而他的出身却极为凄苦。
其父“瞽叟”,是个心盲眼瞎,顽固不化的老人;其继母心肠歹毒,巧言令色;其异母弟“象”,更是骄横跋扈,目中无人。
这一家子人,都将舜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想方设法地要加害于他。
然而,舜却始终恪守孝道,友爱兄弟。
父亲用棍棒打他,只要是小棍,他便受着;若是换了粗大的木棒,他便立刻逃走,以免父亲失手打死自己,陷父亲于不义。
继母与弟弟屡次设计谋害他。
他都能泰然处之,宽容以待。
“居于家中,能以孝悌感化冥顽;行于乡野,其德行足以移风易俗。”
四岳赞叹道,“他在历山耕种,历山之人便不再争抢田界;他在雷泽捕鱼,雷泽的渔夫便懂得谦让;他在河滨制陶,那里的陶器便再无一件次品。”
“凡舜所在之处,一年便成村落,二年便成城镇,三年便成都会。”
“民众皆慕其德,愿追随于他。”
“这是我们人族的杰出才俊,可以担当大任!”
帝尧听完,心中有触动。
于是,他亲自去考察舜的德行与才能。
在帝尧确定舜是可靠之人后,颇为欣赏他。
“其德其能,都可圈可点。”
“唯独这修为还是差了点。”
帝尧思虑再三,尤其是知道舜没有伴侣之后,他起了做媒的心思。
于是,他就让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去教导舜修行。
舜与两位帝女相处愉快,修为更是突飞猛进。
后来,帝尧将舜调到帝都任职,让他总领百揆。
在朝堂之上,舜处理政务,条理分明,赏罚公正,百官信服,诸事通达。
帝尧对此很满意。
“如此,我也该功成身退了。”
~~~~
不久,泰山封禅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