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农村研讨会结束,小四在回家的路上把这段话背了一路。
韩敏珍能感觉到四哥澎湃的思绪,这个孩子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吧。
以前最多算是井底之蛙,现在这个蛙从一个见过世面的蛙那里,知道外面的世界后,又会有怎么样的想法呢。
韩绍明想到,原来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有了文化知识,和平哥就可以跳脱身份的桎梏,他不在是地主家的崽子,哪怕家产交公了,他照样穿着笔挺的中山装,胸口插了两只英雄牌钢笔。
脚上的皮鞋蹭亮,神气的给他们这群土包子讲述着外面的世界。
而外面的世界是那么的吸引人,那么的令人向往。
“小五,你说上大学好吗?”韩小四总是背着王红芬,偷偷地叫妹妹小五,万一被王红芬听见了,会换来一个铁巴掌,并且骂道什么小五小六的,不好听,逼着他喊妹妹叫珍珍。
韩小四却觉得小五多亲切、多接地气啊,又没有叫她五丫。
他询问珍珍,并不是指望一个孩子能给他什么人生指引,他是在询问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梦想什么。
“好。”珍珍乖巧地回答他。当然好啦,去留学的可都是大学生去的呢,中专生可去不了。
“唉!可惜援助我国的苏联专家们都撤走了,和平哥他们也都回来了。”还逼着咱们国家还债!
哼!外国人真坏。
有个想法在珍珍的脑子里渐渐成型,她想帮助她的国家,也想帮助她的小家。
小四到家后把珍珍送回他娘那屋,他自己回屋后翻出初中一二年级的书本。
请教他三哥:“哥,这道题怎么做?”
韩绍光调侃他:“我弟弟现在要好了,晓得上进了呀。”
小四脸上一红:“我本来想着,就拖累家里最后一年,能读完初中就行。”
原先他觉得家里负担重,自己不想拖累哥嫂和爹娘,能读完初中就很好了,赵家沟现在只有自己和美娟一直在坚持上学呢。
他也不想上高中考大学,耽误那么多年时间,要多花好多钱的。
现在他听到领袖的语录才明白,只有学习、唯有学习,学习不仅对国家有用,对自己的小家也有用,最起码学习好、工作好,工资就高。
他不再自暴自弃地想着混个初中文凭就行。
“我可以读中专啊,听说中专也有助学金的,
上完中专进了厂,工资多攒点给爹娘。”小四心大,没觉得自己说的话有歧意,他原先真的觉得,上到初中已经很好了。
韩绍光……
我怀疑你在影射我,
并且我有证据!
【作者有话要说】
老一辈人真的非常非常的能吃苦,我认识的一对老人,70了还种了小麦,用的零散的地,所以收割机什么都用不上。真的是起早贪黑的干。春天采茶时候白天采茶,晚上还要去茶厂做茶,有时候做到凌晨三四点。一个采茶季能瘦了很多。而且她还有腰伤的那种。据她说,以前没钱时候,拖几根竹子,要走将近十多里路去镇上卖。
第23章打架
早上,韩铁柱他们刚出去上工,珍珍就醒了,坐起身揉揉眼睛,屋子只剩自己一人了。
她一个翻身爬下炕,咚咚咚跑到门边,拿了个小板凳把门栓好。
虽然据她观察,她和爹娘睡觉的东屋,哥嫂们几乎不过来,可能是避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