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望你日后不忘初心
若是换作其他官员说这件事情,房玄龄和杜如晦早就呵斥了。
水利工程向来耗费巨大,从未听说这件事情能节省的。
可说话的是温禾,这个总能创造奇迹的少年郎。
此刻他开口,李世民和他们二人心里竟隐隐生出一丝期待。
或许在后世,人们真的解决了这件事情。
房玄龄最先回过神,轻咳两声打破沉默,语气带着几分郑重:“高阳县伯既有减少开销的良策,还请详细说说,也好解朝廷燃眉之急。”
他捋着花白的胡须,目光落在温禾身上,眼底满是探寻。
这小子的想法,往往能跳出常规,或许真能找到两全之法。
温禾见众人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也不打算卖关子。
他今日进宫,除了水利,还要找李世民讨债,时间宝贵,干脆直入主题。
“关于人工,我以为等河北春耕结束,多数农户便会闲置下来,此时朝廷征召他们参与水利修建,无需强征劳役,只需包揽一日两餐,每日再给十几文工钱即可。”
并非温禾有意压低工钱,实在是如今大唐国库紧张。
前几日窦静还在朝堂上哭穷,李世民连内帑都攥得比往常紧,哪有多余的钱投入水利?
可即便如此,有饭吃、有钱拿,也远比朝廷强行征发劳役、让农户白出力要强得多。
之前隋末乱世,多少百姓因苛役家破人亡,如今给些报酬,既能调动农户积极性,又能减少民怨,总比重蹈覆辙要好。
果然,众人闻言纷纷点头。
窦静作为民部尚书,最清楚国库状况,此刻更是松了口气,连忙附和:“此法可行!往年征发劳役,农户多有怨言,甚至有人为避役逃亡,如今给工钱、管饭食,农户定然愿意,还能顺带安置闲置劳动力,可谓一举两得。”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
“按每日十几文算,一千农户修水利一月,也不过三四百贯,比无偿劳役引发的损耗要划算得多。”
李世民虽然什么都没有说,但还是点了点头。
温禾见状,知道人工方案已获认可,便话锋一转,目光投向工部尚书阎立德。
“至于材料,我最近倒有个新想法,只是需要工部鼎力相助。”
阎立德当即起身,脸上带着笑意。
“高阳县伯客气了,修水利乃朝廷大事,关乎河北民生,工部自然责无旁贷,不管是寻材料、调工匠,工部必当全力配合。”
他心里也好奇。
温禾能提出什么新材料,竟敢说能减少水利开销?
“需要工部派人寻找一种矿石,名为石灰石,另外还要准备黏土和黄土。”
温禾缓缓说道。
“将这三种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加水搅拌后制成块状,再放入窑中烧制,便能得到一种新的建筑材料,我称之为水泥。”
“水泥?”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茶盏,抚着胡须的手顿了顿,眼中满是疑惑。
这名字新奇,从未在任何典籍中见过。
大殿内的大臣们也都面面相觑。
阎立德作为工部尚书,对建筑材料最为熟悉,连忙追问。
“高阳县伯,不知这水泥有何用处?”
“阎尚书有所不知,这水泥的最大优势,便是粘合性极强,且耐水、抗压。”
温禾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