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翻天覆地的权力,让同样孤单、而且没什么依靠的武媚娘,怀着千万分的敬畏之心去期待和仰望。
因为这种心思在她的父亲去世后,堂兄们对她和母亲无所顾及的亵渎中就形成了。
她给太子一个十分崇拜的热望,并双手合什,大着胆子对太子道,“哦——殿下!”
李治微笑着看向她,仪容秀美也不做作,便问她道,“你有何话讲呢?”
武媚娘道,“殿下菩萨心地、霹雳手段,是把媚娘惊到了。凡人如有殿下作主,那便什么委屈也不须怕了!”
太子想了想,问道,“你是寡人侍读之姐,因而不能有什么委屈的……但你可有委屈?”
武媚娘欲言又止,李治鼓励道,“你且大胆地讲来,让我看一看,是谁吃了豹子胆!”
但这位女子飞快地在心中想了想,马上回道,“殿下,我、我没有委屈。如果有的话,我会与殿下讲的。”
太子看出她的犹豫,完全是因为与自己的不熟悉,但他又不能过分的鼓励她再讲下去。
但这样的谈话已经让他心情十分的愉悦了。
褚遂良向他提起李德誉的事时,特意提到了兵部尚书高峻,以及他与卫国公李靖刚刚确立的师徒关系。
让他下决心替李德誉求情的原因正在于此。
不然,仅凭一个老迈而朝不保夕的卫国公,李治在这件事情上根本无须如此急切。
起复一个流徒、让他出任归州长史的动静并不算小,既给了褚大人面子,又体现了太子对老臣的体恤、以及对新任兵部尚书的亲近之意。
李治对于父亲的用人之道从来不曾怀疑过,他只要对高峻示好也就是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高峻这个人出身高府,却没有一般门第显赫之人常常具有的倨傲之气。
他往朝堂上一站,低调而沉稳,但朝议的风气却因他而改观了。
李治发现,一直以来、不停在暗中顶牛的赵国公和江夏郡王的关系,在忽然之间改善了许多。
高峻从不轻易发表什么言论,即使是职责范围以内的事情,如果不问到他,他都很少开口。
但高丽战事平稳推进,战局尽在掌握。
对于前方报来的战报,李治只须问,“不知兵部是什么意思?”
高峻便能立刻给出恰如其分的建议,而每次李治都感觉,除此之外似乎没有更好的答案。
驭人之道,在于恩威并重,恩不可轻加。
太子选择在此时起复卫国公之子李德誉,几乎就与高峻拜师一事发生在前后脚。
他相信,不论是朝臣还是高峻,一定也会知道自己要表达的意思了。
皇帝到翠微宫以来,没有什么比朝政与军政的平稳、朝臣之间的和睦更能彰显太子之能了。
与皇帝提起李德誉一事时,皇帝略加思索便点头首肯,这便是认可。
此刻,面对着武媚娘和杨立贞,李治再提起了另一件事:
“下月,长安要举办女子骑驭大赛,你们要不要参加?”
杨立贞立刻欢欣鼓舞道,“是么?那姐姐一定要参加,到时我去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