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八道江,猫耳山。
月初,杨靖宇接到交通员刘大鹏用生命送来的情报后,经过认真研究,做出了独立师主力撤出红石砬子向八道江转移的决定。为了迷惑敌人,保护红石砬子根据地的百姓免遭涂炭,杨靖宇特意留下了一支50多人的精干小分队。
为了不暴露行踪,8日凌晨3点,独立师主力趁着夜色悄悄撤出了红石砬子据地,秘密向八道江转移。临行前,他把小分队队长张照辉叫到身边叮嘱道:“照辉同志,你这次的任务非常艰巨也非常危险,一定要万分小心!”
“放心吧,政委,我保证完成任务!”
“这次敌人的讨伐,必定采取守住沟口,进山围剿的办法。我断定邵本良一定把指挥部设在碚子谷,所以,你把小分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潜伏在砬子谷南山坡的不同地方,等敌人主力进山后,选择合适的时机攻击它的指挥部。”
“我把咱们独立师仅有的八门迫机炮调五门给你,再给你增配五挺轻机枪,战斗打响后,要打的猛烈,一定要让敌人以为是我们的主力在突围。在打完所有炮弹后,立即从南山岗上向南撤,这是第一个任务!”
“第二个任务是把敌人从红石砬子山里引出来,以免根据地遭受更大损失。只要你打得猛、打得狠,敌人一定会认为是咱的主力,到时候他们必定从山里撤出来追击你们。所以,你撤的时候要让队伍拉长距离,多打旗帜,迷惑敌人,争取把敌人引到浑江上游以东地区。你明白吗?”
“明白!”
正是这一构想,才有了前文提到的“炮轰砬子谷”那一幕。果然不出杨请宇所料,他的这一手“瞒天过海”和“手牵龙须”的招法,让邵本良晕头转向的同时,不得不撤出山里的讨伐主力,进而向浑江扑来。
可是,让邵本良作梦也想不到的是,他的部队还没有开拔的时候,杨靖宇早在二天前就来到了浑江,钻进了浑江北岸的猫耳山密林中……
在八道江城西北侧耸立着一座海拔1069米的双峰山,名曰猫耳山。猫耳山山顶双峰对峙,雄伟异常,形似猫耳,因而得名。猫耳山属老龙岗山脉,孤立独秀,蔚然挺拔,背负白山,俯瞰绿水,登上峰巅,白云缭绕,如入仙境,冬季银装素裹,宛如玉猫。据说猫耳山“山顶可容千余人守卫,能扼通往通化、集安的要道,山前之鸭绿江渡口亦可控制。语云:居高临下,势如破竹,此山可以当之。”故猫耳山,以其地势险要而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杨靖宇率部来到猫耳山以后,在稍事休整之后,便开始研究下一步作战计划。他和李红光一致认为,邵本良为了全歼独立师,必定会调动通化廖弼臣旅在浑江南岸布防,堵住南下退路,所以,绝不能让敌人的阴谋得逞。
杨靖宇说道:“南下,对我们而言不是最佳选择,我们必须在浑江以北粉碎敌人围剿。现在的问题是,我们采取什么办法来打这一仗!”
李红光沉思了一会儿,站起身来说道:“我认为,硬拼不是办法,把敌人引到猫耳山再打,也不是好办法。最好的办法是拖着邵本良走,争取在运动中消灭他一部分有生力量,从而逼迫他退兵!”
杨靖宇拿出地图仔细研究了番说道:“红光,你说得对!这次再就来它个运动战!你看,这是八道江,这是凉水河,这是柳河,这三个地方基本上是呈三角形,这三个重镇对敌人来说都非常重要,而且都是廖弼臣的防区。如果邵本良调廖弼臣在浑江南岸布防,以八道江现有的兵力是不够的,他势必会从柳河和凉水河调兵。这样,柳河和凉水河就会相对空虚,所以,我的意见是就打这两个地方的主意!”
“柳河离咱们太远,劳师运顿对我们不利,我觉得还是打凉水河比较好!我建议咱们分兵两路,一路佯攻八道江,吸引邵本良和廖弼臣向八道江集中;另一路北上凉水河,趁那儿的兵力空虚,一举把它拿下!”李红光说道。
“对!凉水河是邵本良最大的后勤基地,打下它不仅可以使部队得到补充,也可以逼邵本良北上,那时,他的围剿计划就会不攻自破!”杨靖宇兴奋地说道。
“为了策应咱们的行动,我建议通知王仁斋部,就近袭扰柳河,让邵本良顾东顾不了西,那样,我们的胜算就更大了。”李红光补充说道。
“好,就这么定了!”
当天下午,李红光带领一个连的精干力量,先行向凉水河方向进发。下午4点,杨靖宇率主力沿猫耳山的一条大山沟秘密向八道江挺进。此时,邵本良部己进入蒙江境内,距八道江还有大约150公里。这时,骑兵团派人来报告,说杨靖宇没向浑江方向撤退,而是率部经蒙江的燕平直接向东而去,现在已进入浑江上游的抚松境内。
“他妈的,这个杨靖宇到底要往哪儿撤呀!”邵本良真是有点糊涂了,他对曹秉森说道:“看来,咱们不能去浑江了。要向东,去抚松!”
“马上命令部队快迅进入蒙江县城,今天休息一晚,明天早晨向抚松进发。命令骑兵团把杨靖宇给我咬住,千万别让他跑了!”邵本良说道:“对了,立即电令廖弼臣即刻率部沿浑江北上,争取明天中午前赶到抚松与大部队汇合!”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