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冯双礼这样的。
说到底大家本来就是被迫过来,是杨丰点名要人,最终为了堵他嘴,不得不来凑份子,但要说对监国有什么忠心就扯淡了,谁会对个过去都未必知道的小姑娘忠心啊!
甚至城内官员都在分成几派,黄道周已经出城,以安抚为名和曾英等人会和,然后要求团练放行,理由当然是后者有监国的命令,而且董琼英紧接着也送出了书面的命令。但刘宗周为首的官员则支持团练,因为团练的理由并没有问题,北伐军是杨丰节制,杨丰是督师蓟辽,又不归监国管。哪怕是监国以单独调动云贵川团练方式,也一样是没有这权力,云贵川同样不归监国管,总之朝廷是有规矩的。
不能乱来!
不得不说党争才是永恒的,我大明文官们全都振奋起来,全都瞬间切换到了他们最爱的党争状态。
当然,这时候的党争,已经不仅仅是嘴炮互喷了。
毕竟文官们背后是团练。
文官党争嘴炮的同时,后面受他们控制的团练同样也在分开派系,增援凌駉的有,增援曾英的也有,看热闹的当然也有。说到底各地利益上的冲突也很严重,杨丰推动的这种模式,已经被历史证明最后就是内部大乱斗,只不过时间短,还有共同的外敌,所以没发展到而已。
但也不是不会发生。
话说南明都那样了,不是也没耽误内斗?
现在局面明显适合内斗了。
当然,随便他们闹吧,杨郡王就是要看热闹的,不都跳出来,不把一切问题亮出来,他还不好下手呢!
欣赏完了搜捕建虏场面的杨丰悠然地走了出去,紧接着被外面的团练拦下盘查,看了他的路引后就放行,这是杨丰在安东卫给自己做的,他有好几个身份的路引,都是山东或者徐海几个州的商人。他就那么在依旧混乱的街道上走着,刚走出没多远,就看到一个熟人骑着马,在家奴保护中,很焦急地在大街上跑过,经过他身旁时候,一个家奴还甩了下鞭子驱赶。
杨丰很懂事地让开。
这是个镇江籍御史,很明显是在出城喊人。
镇江团练一部分跟着葛麟在北伐军里面,但主力在仪真。
他继续向前。
很快又遇上了一个扬州籍的官员,同样也是很焦急地离开。
……“所以这才是真正目的吗?”
杨丰看着他短短不到一里的路上遇到的第三名出城官员,这个是池州府的,池州团练主力比较远,在马当要塞驻守,不过他们过来应该很快,很显然南京的混乱已经在向外扩散了,这是各地表明立场的时候。
所以这才是策划者的真正目的,先让他暂时退出,毕竟有他在谁也没法搞事情,甚至都不敢,而且他只要露面喊一嗓子,估计也就该散了,但没有他镇压,那就都胆子暴涨了。然后闹起事,闹大些,不怕死人,死人就好办了,至于阻挡曾英等部入城,只是为了隔离不可控因素,毕竟曾英这些不可能参与其中。倒不是说他们没有利益上的一致处,而是距离太远,构成过于复杂,不确定的可能太多,所以必须把他们阻挡在外,同样建奴奸细作乱也是不可控因素,所以在发现还有这个被忽略的后,立刻就重拳出击了。
当南京完全受控后,就该各地都发动起来了。
当然,还有一点。
还有那些正在渡江和已经渡江完成的非云贵川的北伐军,这也是目前在南京附近的最强力量……
远处的炮声蓦然响起。
杨丰以最快速度冲向旁边的山头,不少人也跟着他一起跑,这一天南京的乱子太多,城内百姓都处于高度紧张当中,一有风吹草动立刻就反应迅速,当他们一帮人跑到山顶时候,远处又是两声炮响。
“浦子口!”
杨丰身旁惊叫响起。
炮声来自对岸的浦子口城,十几里的距离,并不影响炮声传来。
杨郡王淡定地看着,虽然距离有点远,还看不出异常,只能听到炮声,但很明显那里也出事了,估计是去执行封门任务的张家玉和试图离开的人发生冲突了。也就是说已经渡江的那些团练将领们终于开始行动了,先城内,再城外,同时向外扩散,最终形成一场事实上逼宫的风波。
至于目标,当然是要监国假号太子了。
而且是先斩后奏。
先自己假号太子,再逼着李自成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