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了,人家这七万花的只是让他移动尊步罢了。
可谁让他们是西夏人呢?愤青之魂不灭啊!
“来,牛大人,见者有份,一人一锭。”
祁正使在给宁采臣塞东西,牛大人是门清,他这是吏部,迎来送往多了。
他知道宁采臣是什么人,所以祁正使一动作,他就故意装作看不见。
可没有想到这宁采臣竟然还算了自己一份。有前途!这样大人要是我的顶头上司就好了。
给了金子,牛大人也就不再与宁采臣聊天了。
唉!官员的那种拿了钱也不办事的精神,他还没做到家。
哦,对了。这时代的官员还秉承着“拿人钱财替人办事;办不了事,退还银子”的优良传统。
失误!真是失误啊!给钱反而给坏菜了。
没有人配合,宁采臣总不能自己一个人自言自语吧!
得!带他们去吧!
俘虏自然不会呆在城中,华夏人虽然在“优待俘虏”上有些天然傻,但是也没有傻到把俘虏安排在城市中,供起来的地步。
俘虏们都在城外的兵营,以宋朝加强中央,弱化地方的做法。开封这一片单是可容纳十万人的大型兵营傻有好几个,其他那种万把人的兵营也就更多了。
宁采臣在去兵营的路上,使劲地观察着汴京城的四方,仿佛这汴京城他是第一次来,是来旅游观光似的。
“宁大人,不如咱们坐马车去吧,也快一点。”不等宁采臣应下,他便让一个护卫去叫马车。
其实这种事对他们文人来说,极为正常。
文人不比武人,身体虚得很,稍远些的路不是乘马车,便是坐轿。
身体虚弱,实在是伤不起,稍远一些便会气喘吁吁。没有交通工具,那么文官们简直别想上班了,全副体力都会在走路上花费一空。
宁采臣是特例,但是他也不能表现出不正常来。否则他根本用不上马车,就更不用说轿子了。
轿子这东西实在是坐不惯。
好在这宋朝缺马,乘马车反倒是比坐轿子流行。
这四条腿的马,宋朝缺,但是这两条腿的人,宋朝是满大街都是。
用后世话说,这轿子就等于国产车;这马车就是进口车。
可是这也不是骄傲的时候。
这汴京城是怎么了?怎么这么安静祥和,连个打架闹事的都没有。
原来宁采臣四处观察着汴京城,竟然是为了这事。
而这时有两辆马车赶了过来:“奉我皇旨意,迎接使节。”
得,不用找了。直接便把马车预备上了。
没有机会了!
宁采臣登上马车,再度回头,希望可以看到一点儿不和谐,哪怕是有人打架也好啊!
当宁采臣希望出个什么突发状况,然后搅和进去而努力寻找时,不远处,也有人在观察他。
“那不是宁采臣吗?”三楼上,一个少年穿着一身便服。
虽然只是便服,但是做工考究,用料上层,绝非一般人穿戴得起的。
唉!可怜的娃,在外面穷了这么久了,这好容易回来了,竟然在外出时都打扮得如此富贵逼人,一副暴发户的样子。
“回太子,是他没错。”太子问话,自然有人回复。
本来这工作是太子舍人单章的。可是单章也是个可怜的娃,读书不正确,早早读坏了眼睛。
这人在近前还好,一旦离的远了,他的眼睛就没有了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