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官说:“想不到即将渡完的冤魂孤鬼,他们竟以战争之名停下了。”语气中,不免有着可惜。
城隍却说:“天下没有渡得尽的冤魂孤鬼,只要有人,便免不了。”
“那王爷的意思?”
“本王这有调职请函一封,你帮我交上去吧!”
“王爷要调走?局势不致如此危及吧?”
城隍摇摇头说:“此地龙气本就不足,如果有人压制冤气,还能再撑个三五十年。但是一旦无人压制,冤气反超,必然更炽。”
判官说:“即使无人压制,三十年才能重回以前之势,王爷何须如此早递请调?”
“三十年?”城隍看了他一眼,说,“能有三五年已是幸甚。”
佛法一退,冤气再缠龙气。赵佶当时便极为不舒服。坐于龙座,大声问道:“外面何以会有喊杀声?”
天还不亮便早朝,正好是外面喊杀声正烈的时候。
梁山人少,只能趁着天黑闹腾一番,天一亮便急急退走。
没人是傻子,认为自己真的可以和几十万大军对抗。
夜深天黑,箭也射不准,自然可以闹腾,天一亮便退了。就是李逵这好杀的,也杀得累了,乘船而走。
可是又是喊杀,又是滚木的,赵佶又不是聋子,怎么会听不到。这才有了早朝一幕。
知道是怎么回事的,不敢说。无论是童贯这死太监为了自己的干儿子小太监杀人一事;还是人家有人来救,打开了城门一事。说出来,对哪个都没有好处。
至于那些什么都不知的,就是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更是有人以为是不是辽人打来了。
这一下,这件事只有童贯可以说个明白了。
童贯对于这戏剧姓的变化,也是懊恼不已。但是童贯可不是一般人,又怎么会惹祸上身。更不要说还是现在这样即将对辽国用兵的时候了。
童贯知道他的权势来自于军队,受别人侍候久了,他已经没有一点儿再回去侍候他人的念头。所以他必须保住自己对军队的指挥权。
只见童贯站出来奏道:“陛下,老臣听闻是有贼人潜入京城,营救其同伙,这才使得京中有所混乱。”
“哦?是如此吗?”赵佶转向开封府尹,问道,“大将军说的可是实情?”
童贯灭了西夏的威,赵佶一高兴,便以中唐的高力士相比,称童贯为大将军,以示宠爱。
开封府尹,听上去似乎很了不起,但这儿是京师,比自己官大的大有人在。就是泼皮无赖,也有可能有着大人物的背景。更何况,府是府,尹是尹。
开封尹是一个特别高的位置,惯例是由国家二号人物充任,一般为皇太子,比如说宋太宗、德昭太子还有宋真宗,他们都做过开封尹。
所谓的开封府,准确来讲,应该叫权知开封府,简称权知府,在宋朝的规定是这个职位必须由待制以上充任,所谓的待制,就是在龙图阁,天章阁等内做学问的这些人,其地位比学士低。
但是到了宋徽宗崇宁三年,(这年距离靖康之难只剩下23年),由蔡京建议,取消了权知开封府一职,只设置牧一人,尹一人,并改变惯例,规定牧由皇子担任,后来的宋钦宗就担任过此职。另外尹由文官担任。
现在开封的尹官姓陶,名知节,乃是权知开封府。
所谓“权”这个字的意思是职责范围内支配和指挥的力量。也就是说他的主官是龙图阁。真要找人,也要找太子才对。
这是宋太祖赵匡胤知京城司长不好断案,有意地举措。不怕地方长官,那太子总要怕了吧!
然而现在童贯提出,皇上询问,他又有什么办法。
难不成真站出来说:“你们不要找我,就是找我,我也不敢说。你们去找太子吧!太子才是这开封的主官。”
“开封尹来了没有。”
得,不要让人催了,自己站站出来吧!
很快陶知节便站了出来,只是他的表情说有多幽怨,便有多幽怨。
童贯大张旗鼓地杀人,他身为本地的官儿,自然是知道的。